(上接第一版)
近年来,信阳市在基础设施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截至2018年底,全市农村公路路网密度达到141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超2.3万公里,全部实现了村村通,部分村实现了组组通。近500万名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问题得到解决;农村电网全面升级;村村建有标准化的卫生室;村村通光缆、有网络,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达1200多个。此外,全市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实施危房改造“清零行动”,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保持攻坚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年来,信阳市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贯穿始终,精准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全市坚持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定期“回头看”,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推动建成“多彩田园”产业扶贫基地2610个,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带动贫困户12.1万户39.6万人。始终紧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既不拔高标准,也不降低标准,严把退出关。目前,“两不愁”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在教育保障上,信阳建立了县、乡、村控辍责任机制,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全覆盖的资助体系,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医疗保障上,在落实“五道保障线”基础上,探索形成了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模式,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普遍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贫困人口平均报销比例达90%以上,最大限度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住房保障上,实施安居工程,符合条件的易地搬迁,不符合条件的进行危房改造,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8万人,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4.8万户,极大改善了贫困群众的住房条件。
只有贫困群众改变思想、提高技能,才能彻底拔掉“穷根”。信阳市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实施“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百企帮百村”“巧媳妇+万人脱贫”工程和“劳模助力脱贫攻坚”行动,逐步实现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全覆盖。同时,持续开展“昼访夜谈”“典型评选”等活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感恩奋进,等靠要的越来越少、加油干的越来越多。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信阳各地还创新探索了新模式和路径,为脱贫攻坚注入活力。新县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盘活农村经济;光山县推进电商扶贫、拓宽增收渠道;潢川县的“一元客车村村通”模式,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提高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将继续保持攻坚力度不降,攻坚劲头不减,一手抓未脱贫人口脱贫,攻克坚中之坚,一手抓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提高脱贫质量。”尚朝阳表示,“我们有信心,也有底气坚决兑现承诺,让老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不负党中央和省委重托,不负老区人民期盼。”(原载于《农民日报》12月26日第二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