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回乡小聚,温馨的家宴,丰富的食材,十足的野味,绿色蔬菜细嫩清脆、香甜可口自不必说,单就那满满一盘色香味美的黄丝菌,那一碟码得如小山似的干煸野生河虾,味道纯正,顿时勾起了儿时美味的记忆。
记忆中,一场新雨后,在村后的松林地,随便找一找,或是匍匐的草丛,或粗壮的树根旁,就能发现黄丝菌的影踪。黄丝菌香气浓郁,有一股淡淡的杏仁果香味。这是大自然对家乡人的馈赠,它从小小的种子开始,经过雨水、空气、阳光等的滋润,慢慢长大成伞形……你看!雨后,如约而至,那一簇簇金黄的黄丝菌蹿出了地面,或招摇地粘在松树根部,或匍匐在浅草丛里,用几根青草拂面。如果你够仔细的话,用一根小木棍,轻轻地撬开那些松软鼓包的泥土,等待你的将是另一抹意外的欣喜,一个个根茎粗壮、盖帽油亮的黄丝菌,就那样悠然地出现在眼前,仿佛彼此都有些措手不及。大的超过成人的手掌,或一枝独秀地占据着一小片草地,或鹤立鸡群般地立在一大簇蘑菇间;小的甚至只有小拇指大小,往往是一大簇一大簇地拥挤在一起,高低错落,大小不一,这些可爱的精灵无限娇羞地露出一个半个散发着光泽的盖帽。
不仅如此,还能下水捕鱼呢。大雨过后浑浊的雨水顺着沟渠流向池塘或村前的小河,池塘或小河里一些不知名的野生鱼虾定会趁着雨水逆流而上撒欢。那时我与四哥大雨之时没有闲着,早早做好网鱼的准备:雨衣、渔具、水桶等等,眼看大雨变小,急不可耐的我们生怕别人抢先,趁着雨幕披着雨衣或撑着伞,拿着捉鱼的工具快步跑到流水鱼多的地方,我常常用渔具堵上水流的下游,有时水流太急,我便用双脚以辅之。四哥跳进水流上方适当的位置,边前行边左右搅动,鱼儿受到惊吓,便顺水而下,每次收网都有收获,甚至还能捕捉到半斤以上的大鱼,鲫鱼、白条、鲤鱼、泥鳅、鳝鱼等等更是寻常。每当带着丰硕的战果回家,母亲就会拿出上好的厨艺,利用现成的蘑菇和野生鱼,做出喷香可口的灶烧土菜,大家围在一起尽情享受丰盛的“野味农家乐”。
蘑菇的吃法很简单,采摘的蘑菇,先用清水泡上1小时,这样就很容易去掉粘连在蘑菇上的松针、杂草和泥土。将清洗干净的蘑菇根部的硬茬掐掉,连同半锅自家产的青菜(那时有肉就好了,可惜当时乡村能解决温饱就不错了),少许的盐,一起炒20分钟左右后就可以起锅了,在起锅前先放少许葱白进去,一股馥郁的清香便会经久弥漫在房间里,打开窗户,随风飘荡,附近好多乡亲都能闻到。
每当用黄丝菌做菜时,趁着母亲不注意,我就用汤匙舀上一勺放进嘴里,先是被一股清香呛鼻,接着嫩滑松脆的黄丝菌开始满嘴游动……快速地咀嚼几下,连同一口长气咽下,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在刹那间舒展开来,仿佛无数的鲜花在体内绽放……
乡间美味留存于心,不因年龄变化而冲淡。让人口齿生津的黄丝菌和野生鱼虾收藏于记忆,不因岁月流长而变换。如今,母亲虽然已离世多年,但久违的黄丝菌和野生鱼虾的菜系,传承着妈妈的味道,那道道菜印证着儿时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