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博)眼下正值冬季,光山县村村整治水塘的场面却热火朝天。昨日,该县水利局最新统计数字表明,今年光山县已整治水塘2611口,社会各界筹资达7700万元,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一道美丽风景。
记者在斛山乡蔡庄村民组前看到,新治理的3口大塘已蓄水,水面倒映着“我为家乡治水塘”的红色标语,几只野鸭游过水面像是镜面上划过的弧线。每口塘的岸边竖着一块蓝底白字的“塘长制公示牌”,内容包括水塘名称、编号、面积、投资、塘长联系方式和管护目标等。仅该乡今年就整治水塘270多口。
该县拥有农村水塘3.3万口,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承担着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由于大都是大集体年代修建的,原本清澈的池塘因淤泥长期得不到清理,水体变得越来越浑浊、越来越脏,甚至部分池塘成了“碟子塘”、臭水坑,群众对此呼声强烈。
今年,该县已退出贫困县序列,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省、市“四水同治”要求,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我为家乡治水塘”活动,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全县360个村每村每年治理水塘不少于3口,重点是利用水资源、修好“当家塘”,修复水生态、整治硬化塘,治理水环境、清理垃圾塘,防治水灾害、兴修抗旱塘。同时,本着坚持生态优先、美化乡村,因地制宜、方式灵活,合理利用、富裕群众,群众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不搞过度硬化和大砌大建、不搞一刀切、不搞超规模建设。全县各村采取“一事一议”“4+2”工作法等,党员积极带头,群众踊跃参加,外出成功人士慷慨解囊,迅速掀起水塘治理高潮。
惠民实事,民心所向。当地气象部门资料显示,今年下半年的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高出2.2℃,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减少一半。各村利用有利天时,采取机械化作业。十里镇高大村段店组村民和外出成功人士积极响应,村民在倡议现场捐款7600元;斛山乡张老湾村民组众筹资金67万元整治3口水塘;泼陂河镇吸纳社会资本380余万元,整治水塘134口,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200亩。
“一片冰心在玉壶”。光山县委、县政府治理水塘、为民造福的举措,通过广泛宣传和群众的微信、抖音等不断传播开来,仅群众之间微信点赞就有12.3万余条。光山籍在京务工成功人士积极参与其中80余口水塘治理,捐款3000余万元,其中仅南向店乡成功人士李绪军一次就投入水塘综合治理资金80万元。据该县水利部门匡算,治理后的每口大塘能增加有效蓄水量3000立方米,全县已累计新增蓄水7万立方米、相当于7个100万立方米的一类水库,可以发展养殖种植等富民产业。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