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 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花团锦簇映红城 老区教育谱新篇


——新县教育发展纪略

2018中国食育国际研讨会现场
别具一格的食育教学课堂
光彩实验学校足球班学生专心听老师讲课
教育之春文艺汇演活动

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硕果累累。70年来,革命老区新县,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全县中小学校千帆竞发,学前教育迅速发展,义务教育城乡均衡推进,高中教育亮点纷呈,职业教育突显特色,特殊教育稳步前进,新县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改善办学条件,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11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新县田铺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值大课间时间,清脆悦耳的乐曲飘荡在整个校园,宽阔的运动场上,学生们正迈着整齐的步伐跑步,不时传来嘹亮的口号声。草坪中央,幼儿园的孩子正在做游戏,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放眼望去,教学楼上的“红色基因、英雄品格,爱党爱国、成长成才”十六个字格外耀眼。位于新县最高峰——黄毛尖山脚下的这所学校,紧邻田铺大塆,学校和大塆的房屋色调一致,黄墙黛瓦,错落有致。

“现在,我们学校的‘六室’齐全,建有食堂、宿舍,办学条件是乡村学校最好的。”校长白先辉一脸笑容地说。

田铺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原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南京军区援建的军民医院,后来经过几次翻建,虽然条件有所改观,但硬件设施明显不足。白先辉告诉记者:“是‘全面改薄’项目使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全面改善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按照“保基本、兜网底”的原则,新县县委、县政府着力规划引导,明确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及均衡发展的目标、举措、时间表及路线图,实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强化资金保障,立足教育优先发展,严格落实教育财政投入,用于薄弱学校校舍维修、设备添置、视频监控体系建设、道路硬化、草皮软化、苗木绿化,全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着力资源统筹,集中力量、分类推进,有力改善了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办学条件差距,推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想不到,在我退休之前还能在这样宽敞亮堂、条件优越的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走进新县田铺乡“八一爱民学校”,即将退休的教师吴祖满面对记者感慨道。

新县田铺乡陶冲村“八一爱民学校”的前身是田铺乡陶冲村小学,是新县最偏远的一所深山区村级小学。吴祖满告诉记者,从前的陶冲村小学,校舍老旧、危房漏水、场地狭小、功能教室短缺,学生不开心、教师不安心、家长更不放心……

2014年5月,济南军区捐资150万元,新县人民政府拿出“全面改薄”配套资金122万元,军地共建爱民学校。现在放眼望去,新建的学校运动场,学生快乐地锻炼;宽敞舒适的食堂,学生享受着可口的营养餐。几年来,该校还维修改造了学生食堂和宿舍,平整扩容了活动场地,配齐了现代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完善了各功能教室,学校一改往日面貌,全面实现了标准化办学。

位于新县县城南部的光彩实验学校是这一经验做法的又一范例。2014年,新县积极争取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和省、市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被确定为“中国光彩事业信阳行”公益项目捐赠的首选地。在上级捐资3000万元的基础上,新县人民政府再次拿出“全面改薄”项目资金8000万元,建成了一所全新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硬件设施齐全,不仅配齐标准的“九室”,还建设有留守儿童爱心之家、足球教室、食育教室等特色活动室。

“全面改薄”项目实施以来,新县共投入资金2.3亿元,改善53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建校舍8.7万平方米、运动场12.7万平方米,新增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5.4万平方米,新建生活服务用房2.14万平方米,大大改善了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16年,新县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

强化队伍建设,师资水平显著提升

2017年9月6日,新县领导班子、县直机关负责同志和教师代表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第33个教师节,总结教育成就,表彰教坛楷模,描绘红城教育新蓝图。周河乡中心学校的老师牛娜娜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她领奖时感叹道:“是特岗教师计划让我从豫北走进大别山区,成就了今天的我,并在这里拥有幸福的家庭!我的根已深深地扎在农村,我将一直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力量!”

牛娜娜是安阳人,2010年,通过特岗教师招聘计划考入新县,被分配到周河乡中心学校任教。她喜欢孩子,能歌善舞,被孩子们称为“可爱的大姐姐”。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几年的时间,她获得新县“课改先进个人”“师德先进个人”“岗位练兵标兵”“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及信阳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她在学校组建律动表演社团,培养了许多音乐特长生。她辅导的节目多次在新县中小学文艺汇演中获奖,被评为市级优秀辅导教师。据悉,2020年1月6日,河南省教育厅将举办全省学校素质教育成果展示,牛娜娜编排的舞蹈《新鞋子》成功入选,这是唯一一个由农村孩子表演的节目。

自2009年特岗教师计划实施以来,新县共新进特岗教师1400多名,既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问题,又给老区教育增添色彩,为全县教师队伍的结构性调整再增张力。同时,近年来,新县还启动红城英才计划,积极引进紧缺专业人才,实施全科教师培养计划,解决教师不足问题。2019年秋季,又有160名特岗教师满怀信心地走进山区学校,为新县的农村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为让特岗教师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新县采取了多项举措,保障特岗教师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特岗教师工资,做到专款专用,绝不拖延截留。加强特岗教师培训,每年对新进特岗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每月进行一次专题培训,确保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定期对特岗教师进行考核,对服务期满的特岗教师予以入编。

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硕果累累

走进光彩实验学校的一间教室,一个身着橘黄色衣服的“小厨师”将一份精致的美食端到记者面前。原来,这是一间食育教室,师生们正在上食育课。据了解,近年来,新县大胆尝试,推动以营养美食为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食育课程,已走在了全市前列。

2018年3月28日,以“推动食育计划、托举健康未来”为主题的2018中国食育国际研讨会在新县举行,来自国内外营养学界的教授、专家、学者和食育教师300人出席会议。新县作为先进单位作汇报发言,食育模式深受与会人员好评,被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授予“全国食育工作优秀县”,光彩实验学校被授予“食育标杆校”。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按照这一方向目标,新县狠抓素质教育,广泛开展各种育人活动。每一学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举行德育活动课2000余次,文艺汇演50场次,少先队主题队会1000余次。2019年,团省委在新县举办主题为“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暨河南少先队纪念建队70周年活动。新县也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开展了“学习雷锋”系列活动、“奋进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全县青年教师朗诵歌咏比赛、“我与祖国共成长”系列活动等,形式新颖的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了平台。近年来,先后有20多名学生在国家、省、市比赛中获奖。特别是新县光彩实验学校足球队先后4次组队参加信阳市“市长杯”足球赛,获得了一次冠军。2019年1月,该校获评河南省校园足球示范学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新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把课堂延伸至校外,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大力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2019年11月25日,全市研学旅行工作现场会在新县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观摩了新县研学教育基地,听取新县研学工作汇报。新县充分利用“红绿古”资源优势,先后指导建成6个县级以上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包括以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烈士陵园、首府革命博物馆和将军石景区为核心的红色教育研学基地,以绿色为本建成的大别山露营公园和绿康源研学基地以及围绕古文化村落,建成的西河大湾、丁李湾、毛铺大塆、茅屋冲家庭农场和奇龙岭民俗文化园等历史文化教育基地。依托这些研学基地,开发了革命历史类、自然科学类、历史文化类课程体系,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人文情怀。

高效魅力的课堂,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追逐梦想的舞台,也让处在深山区的教育之花绽放惊艳的色彩。新县先后获得首批“职业教育强县”“河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河南省职业教育教研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宣传十优县”“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等10多项国家、省级荣誉称号。

70年来,新县教育锐意进取,风清气正,硕果盈枝,这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得益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全体教育工作者呕心沥血、无私奉献。走进新时代,新县全体教育人将奋力拼搏,砥砺前行,不断谱写新县教育事业新篇章!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