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戴子翔
近日,河南省第二届文明家庭名单公布,我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华梅光荣入榜。作为信阳剪纸和商城叶雕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朱华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上努力探索,在修德育人的旅途中行稳致远。
一把剪刀一生情
朱华梅自幼酷爱民间剪纸艺术,小时候逢年过节,男人们玩龙舞狮,妇女们玩灯唱戏,老奶奶们剪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和变幻无穷的吉祥图案贴在门窗上、灯笼上,那些多姿多彩、形象逼真的喜花、窗花、灯花令年少的朱华梅流连忘返、爱不释手。刚会拿剪刀的朱华梅便跟着邻居老奶奶剪纸玩,小花小草、小鱼小虫,这些可爱的剪纸图案激活了朱华梅的艺术细胞,让她对剪纸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与之结下不解之缘。一开始,朱华梅怎么剪也没有邻居老奶奶剪得像。老奶奶告诉朱华梅,剪纸有窍门,要多看别人的,还要多想、多用心,才能剪好。听了老奶奶的话,朱华梅开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反复练习。
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朱华梅不仅精于民间剪纸技艺,又有创新和发展。她利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剪出简练、概括、稚拙感很强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其剪纸作品先后荣获河南省第二届剪纸大赛二等奖、中国首届“中华巧女”工艺品大赛中华巧女奖等。在进行剪纸创作的同时,朱华梅拓宽研究方向,于2006年开始钻研雕刻艺术创作,利用树叶的形状、颜色、叶脉,把山水、云霞、花鸟、生灵等经刻刀浓缩于方寸之间,使小小叶片展现无尽风采。
言传身教见“孝果”
朱华梅小时候常听爷爷讲红军故事。老一辈革命者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和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从小就在朱华梅的心中扎下了根。爷爷的言传身教,更给朱华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年87岁的曾祥秀是朱华梅的婆婆。10多年前,朱华梅的公公去世,患有老年痴呆、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瘫痪在床的曾祥秀就一直与朱华梅一家生活在商城县城关镇的一个居民小区里。由于生活不能自理,曾祥秀每日的吃喝拉撒都要有人照顾。多年来,朱华梅尽心尽力侍奉婆婆,一日三餐端到面前,一勺一勺地喂给老人。照顾婆婆占用了朱华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这些,她从无怨言,总是身体力行,带动全家人善待老人、孝顺老人。言传身教之下,朱华梅28岁的儿子花翔渐渐成为照顾曾祥秀的主力。一有时间,他就给奶奶喂饭,帮奶奶梳洗、翻身。一家老小,四代同堂,朱华梅的家庭和千万家庭一样普通;至淳至孝,其乐融融,这个幸福的家庭又让无数人羡慕。
致力传承携后进
多年来,朱华梅经常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活动,将剪纸、叶雕技艺传授给大家,让他们爱上传统文化,掌握一技之长。她经常鼓励孩子们:“用知识支撑人生,用信心化解困难。”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爱心妈妈”。她还会不定期召集村里的留守妇女,一起学习剪纸和叶雕,并帮助把其中的优秀作品销往省内外,增加她们的收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她的学生也学有所成,坚持把剪纸和叶雕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
朱华梅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三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创作、不懈学习,挥刀舞剪、巧手精作,用高尚品德和优秀作品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