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加大投入 夯实责任 科学治理 强力推进

我市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本报讯(记者 胡瑜珊)记者昨日从市环境攻坚办获悉,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对河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一系列生态环境方面决策部署,始终将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三大战役”作为全市中心工作,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生态环境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多措并举,保质保量打赢蓝天保卫战。市委、市政府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全市环境攻坚领导力量,实行“3456”工作法:建立环境空气质量月排名暨奖惩机制、道路扬尘考核奖惩机制、环保110精细化管控机制,设立控排、控尘、控车、问责4个专班,实施控车、控尘、控排、臭氧污染治理百日攻坚和市中心城区4个国控站点污染源大排查、大整治等五大专项行动,严格执行砖瓦窑、商砼、珍珠岩、散煤禁烧、VOCs等重点行业绿色治理标准及建筑工地“六个百分之百”细化标准。市中心城区5至10月份连续6个月PM2.5达到二级达标城市标准,且平均浓度低至26.3微克/立方米。目前,PM2.5年累计在全省排名前10位的县区中我市占4个,分别为:新县35微克/立方米、光山县37微克/立方米、商城县39微克/立方米、淮滨县42微克/立方米。11月16日,在湖北十堰市举办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上,新县入选全国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目前,我市在全省排名中实现了“五个第一、两个第三”的好成绩。截至2019年12月11日,我市优良天数为231天,居全省第1位;综合指数为4.426,绝对值居全省第1位;PM10平均浓度为74微克/立方米,绝对值居全省第1位;PM2.5平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绝对值居全省第1位。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平均浓度绝对值均居全省第1位;我市综合指数同比下降2.4%,改善率居全省第3位(去年同期为第18位);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9%,跃居全省第3位(去年同期为第15位),PM2.5改善率同比下降2.1%,也跃居全省前列,位居第4位。在省环境攻坚办9月份单月考核中,我市名列全省第一。同时,我市持续加大对县区攻坚工作统筹、指导、督查力度,推动全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新县目前PM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有望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年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光山县PM2.5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也在努力向全年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迈进。

痛定思痛,反败为胜,打赢碧水攻坚翻身仗。今年前3个月,受畜禽养殖粪污排放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市12个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有9个超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于6月5日召开信阳市千人水污染攻坚推进会,要求全市上下积极行动起来,采取一切措施,确保打好打赢碧水保护翻身仗。随后问责处理了57名县处级及乡科级干部,对不适应打好碧水攻坚战的干部进行组织调整。全市全面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活动,对入河排污口、畜禽养殖场、涉水工业企业、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河流断面500米范围内环境问题、国控断面水环境风险问题等15类环境问题深入排查摸底、拉单挂账、整改销号,着力改善水环境质量。截至10月底,全市筛选各类环境问题10802个,已完成整治10246个,整改完成率达94.85%。9月份、10月份,我市在全年降雨量减少一半的情况下,连续两个月12个国省控断面水质全面达标。1至10月份,我市12个地表水目标责任断面中,10个均值达到或优于Ⅲ类,2个均值为Ⅳ类,断面均值水质达标率及水体优良比率均为83.3%,与去年持平,比全省平均达标率(82%)高1.2个百分点,有力扭转了水环境质量下滑势头,打了个翻身仗。市中心城区持续对11条内河、62处黑臭水体进行治理。今年共开工建设治理内河31公里,铺设污水管网47公里,完成投资2.5亿元。铺设道路污水管网20公里,完成投资10亿元。同时,加强对水源地的管理,针对南湾湖饮用水源地存在的问题,采取异地交叉检查、异地交叉复核的方式,共检查整改问题700余个,对全市其他8个县级、42个乡镇水源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改。先后投资4.71亿元,建成并投入运营污水处理厂两座(设计日处理5万吨污水),铺设进水管网约27公里,出水管网约14公里。

稳扎稳打,统筹推进打赢净土防治攻坚战。加强土壤攻坚源头预防,实施重点企业土壤环境管理,积极推进光山县、固始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等工作,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等工作也分别按计划扎实推进。全市完成109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涉及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在6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70%以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在70%以上,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在90%以上。同时,依法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引导养殖业绿色发展。

在市环境攻坚办,记者了解到,我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主要有五大亮点——

组织领导全面加强。调整完善了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分管环保,市政府分管政务督查的副秘书长协调联系环境攻坚工作,成立市纪委书记任指挥长的问责专班和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的控车、控排、控尘专班。《信阳市大气污染条例》获省十三届人大第十三次会议批准,将于2020年3月1日起执行,市人大出台了《信阳市关于散煤禁烧的决定》,市环境攻坚指挥部出台了《信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月排名暨奖惩办法(试行)》等10余个制度性文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督导,作出批示指示达上百次,召开市级工作会议30余次,形成了“党政统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污染治理扎实推进。一是推进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出台商砼、砖瓦窑、珍珠岩、涉挥发性有机物等4大行业治理标准,并分行业召开现场观摩会,一对一指导企业治理,全市排查治理对象1122个,已完成1018个。在全市范围彻底排查“散乱污”企业,共排查整治2256家,实现动态清零。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建成区内重污染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推动8家重污染企业限期退出市建成区,其中平桥电厂已实质性关停,部分设备已拆除。印发了《信阳市钢铁行业转型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和《信阳市水泥行业转型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积极推动重点行业布局调整,铁合金企业已全部关停。二是推进扬尘污染治理。出台《在建、待建、拆迁工地施工扬尘管控“六个百分之百”细化标准(试行)》和《线性工程施工扬尘防控标准(试行)》,严格执行“两个禁止”及开复工验收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在建工地共638个,扬尘污染防治预算总额达1.76亿元。对市中心城区建筑工地、露天矿山、堆场料场等进行不间断巡查,共下发整改通知书1207份、交办通知单50份,罚款174.1万元。在市中心城区开展硬化、绿化活动,已累计投资近10亿元,硬化路段85条,新增绿化面积近320万平方米。不断提升道路机械化清扫保洁水平,并开展道路积尘负荷走航监测,走航监测结果显示,道路积尘负荷从3月份的0.73克/平方米降低到11月份的0.53克/平方米,改善率达27.4%。三是推进燃煤污染治理。加强散煤管控,共抽检洁净型煤80批次,对其中14批次不合格的销售网点立案查处。在重点道路特别是邻省交界处设立联合检查站,严禁外地非洁净型煤和劣质散煤流入我市,查处散煤8.5吨。为从根本上解决散煤问题,计划投资25.15亿元,全力推进市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项目建设,项目已于5月30日正式启动,正抓紧推进,计划2019年年底实现首批供暖。

应急管控从严从实。细化应急减排清单修订工作,梳理排查全市涉气企业1190家,较2018年减排清单553家增加了637家。严格对照国务院和省重点行业管控指南,制定分行业、分企业细化管控措施。针对我市产业结构特点,对未列入部、省重点行业的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纺织等企业,提出分类管控办法。先后发布6次臭氧污染应急管控通知、3次重污染天气橙色和1次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管控通知,均严格按标准落实到位,杜绝了“假启动”“一刀切”。

使命担当不断强化。一是实行分级负责。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后,我市立即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传达贯彻学习会议精神,并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整为常务副市长负责,进一步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不断强化副市级领导同志任指挥长的问责、控排、控尘、控车四个专班的职责,并建立三级包保责任制(处级干部包乡镇、办事处,科级干部包村、社区,一般干部包具体点位),将“三管三必须”责任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强化执法监管。围绕机动车污染这一主要污染源,扎实推进机动车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共检测车辆114553辆,平均343辆/天;查处不合格车辆6157辆,不合格率5.49%,均居全省第3位;持续开展黑烟车专项整治,共查获黑烟车12309台,检测处罚尾气不合格车辆1936台,移送报废953台,不合格率15.79%。印发《关于调整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扩大禁用区范围,延长禁行时长,将市中心城区2000余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全部检测一遍,登记造册,对不合格的机械进行整改;严格油品监管,全市共排查取缔黑加油站60个;抽检加油站418个、成品油809批次,立案67起,罚款24.3万元。对市中心城区所有101家加油站和部分县区加油站油气回收情况进行检查,查处不合格加油站8家、油罐车6辆,处罚9万元。三是强化执纪问责。今年年初,市纪委书记集体约谈市中心城区各辖区及有关市直部门,向14家单位交办问题清单,并启动大气环境整治专项监督检查。6月5日,我市召开市级领导集体参加的攻坚推进会,通报了潢川县、商城县突出问题,对包括两县党政主要领导在内的57名干部进行问责,并责令3家单位主要负责人会上作检讨,在全市引起强烈震动。

科技治污持续提升。引入高水平专家团队提供长期技术服务,开展二级达标市创建规划和污染源清单编制工作,已初步摸清主要污染源及污染规律。密切跟踪分析空气质量形势,形成分析报告70多份,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分析报告每期必看并作出批示。在市中心城区加密建设27个空气站,添置激光雷达设备4台,形成覆盖全城的监测网络,并建立“环保110”管控机制,有力提升了精细化管控水平。聘请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专家和苏州水生态研究院组成的专家团队,对全市水环境治理和改善进行指导和技术服务。

据市环境攻坚办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持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突出问题导向,夯实工作责任,持续加大力度,扎实推进“三散”污染治理等各项重点工作,坚决完成二级达标城市创建这一政治任务,向省委、省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抓好工作:

持续推进“三散”治理。在“散尘”治理上,统筹“工、城、路、运、农、矿、企”七大领域,不断提升扬尘污染防治精细化水平。在“散煤”治理上,统筹“替、禁”两手抓,加快推进“双替代”和散煤动态清零。在“散污”治理上,统筹“查、清、防、打”四大手段,严防“散乱污”企业和黑加油站死灰复燃、异地转移。

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能源、交通及用地四大结构调整,有力推动重污染企业退城搬迁、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散煤替代,加快推进G312、G107改线等交通项目建设,合理优化城市布局,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有力助推二级达标城市创建。

扎实推进应急管控。组织各地、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夯实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清单,按照“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的原则,科学落实好每次应急管控措施,工作细化到具体企业具体工序,责任细化到具体网格具体人员,对多次不落实管控措施、问题突出的,坚决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责任,确保管控措施落到实处。

不断推进能力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持续推进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打通公安、环保、住建、城管等各部门监管平台,形成覆盖全市的环境监管网络,不断提升科学治污能力,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强力推进执法监管。不断加强环境执法力量,开展各项专项执法检查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并围绕解决群众诉求,做好12369环保热线、微信举报平台等渠道的环保信访举报案件办理工作,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

加强断面水质全面防控。12月份,我市将进入枯水期,从往年水质状况看,枯水期断面水质极易严重恶化,并直接影响全面整体达标率和年均值达标。要提前做好水质管控措施,持续开展排污口封堵、临时截污、清河行动、断面周边综合整治,全力推进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畜禽养殖整治;同时,要加强水污染防治执法监督力度,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