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江
龙、老虎、狮子、狗、鸟,西游记、光头强、小猪佩奇……这是12月10日,笔者在淮滨县三空桥乡肖营村非遗文化传承人郑保民家,看到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泥叫吹。
泥叫吹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2011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笔者看到,捶打过的泥土,经过郑保民的不断揉捏,便成为一个个颇有生命力的小动物和小人儿。然后,他在泥叫吹的尾部钻出两个小孔,晾晒后放在煤炉里烧制,摊凉,然后选择不同颜料上色,就这样,一个个惟妙惟肖的泥叫吹就诞生了。
20世纪80年代以后,泥叫吹作为民间艺术品的价值被逐步发掘。2009年,淮滨泥叫吹与淮阳泥泥狗、浚县泥咕咕列为河南三大民间泥玩具。
如今,老手艺迎来了新机遇。郑保民等民间艺人开始思考如何将泥叫吹做成文化产业,让泥叫吹给乡亲们带来财富。于是,他组织当地30位泥叫吹艺人,成立合作社,推出定制服务。他们还不时带着作品走进大都市,参与各类民俗活动,宣传泥叫吹,让古老的泥叫吹再次吹出时代新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