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时秀敏)提起新县西河村,很多人并不陌生。这个拥有“画里乡村、梦里老家”之称的中国景观村落,今年“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5年前的西河,却还是个破败闭塞、无人问津的小山村。促使西河嬗变的,正是打造出乡村旅游“西河名片”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张思恩。
昨日,张思恩荣登“信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名单。和张思恩一起榜上有名的,共有信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乡(镇)、示范园区、示范项目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等43个先进典型,他们除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外,还将获得市财政10万元、7万元、2万元、1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奖补。
这是信阳推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一个缩影。
信阳是劳务输出大市,常年有240余万农民工外出务工。多年来,信阳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将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千方百计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设立千万元专项基金,出台高含金量的政策文件,提供从解决资金、招工难题,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全链条服务,信阳切实“把老乡当老外,把民资当外资”,把服务做到了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心坎里。2018年,全市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74.3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亿元。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9月17日上午,深入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对光山县油茶种植给予肯定。
司马光油茶园的带头人正是信阳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优秀代表陈世法。
10年前,陈世法响应光山县“油料上山”的号召,斥资上亿元开发荒山荒坡发展油茶产业,带动全县油茶面积扩大到20万亩,带领上万农民发家致富,既造了“绿水青山”回报社会,又变出“金山银山”惠泽群众。
人才回归、技术回乡、资金回流,越来越多的“南飞雁”变身“还巢凤”,从小打小闹转向规模经营,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市返乡创业农民工从“十二五”初的不足1万人壮大到如今的14万多人,创办各类经营主体9.6万多个,涵盖了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一二三产业,带动就业92万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万多人,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脱贫、以脱贫助振兴的生动局面。光山县、新县分别被评为“全国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和“全省农民工返乡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