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 浩)“这是一朵海棠花,给它添上几朵白云,这样画面整体看上去会更加协调一些……”12月10日,市十三小湖东校区美术课上,老师笑语盈盈,萌娃笑逐颜开。
然而几年前,说起市十三小,很多家长如此感慨:“教室里,前排课桌紧靠着讲台,后排倚着后墙,学生太多,转身都费劲。”作为市中心城区教学质量较好的几所小学之一,市十三小“鼎盛”时期,一个班要容纳七八十名学生,“大班额”现象严重。
“当‘有学上’不再成为难题,‘上好学’便成为更多人的追求。”浉河区教体局局长殷世明一语道破“大班额”“择校热”缘由。
作为信阳市的主城区,越来越多的外地群众到浉河定居工作、经商务工,由此,浉河区中心城区学校每年都要新增1000多名非浉河城区户籍学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市区教育部门的“必答题”。
而浉河区教体局给出的“答卷”就是通过“名校办分校”“强校扶弱校”等合作办学模式,整合优化城区教育资源,缓解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利用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盘活各种潜在积极因素,将名校和薄弱学校整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都办成优质学校。”殷世明说,“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均衡,目的在于让老百姓都能平等地接受优质教育,扩建优质学校、整合复制名校是很好的办法。”
“去年,十三小在五星街与原十一小合并重建了十三小湖东校区,优化了附近地区小学教育资源。”市十三小校长王秀娟向记者介绍。新校区与老校区实行统一管理,新校区目前每班50多名孩子,选配老校区优质教学资源,为五星街区域的孩子们提供优质教育的同时,也有效缓解了老校区“大班额”问题。
“十三小湖东校区的建立,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十三小湖东校区学生家长王女士说,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在太好了。
十三小湖东校区并非个例,去年,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浉河区将其作为全区重点工作予以推进,投入资金6.3亿多元,规划实施了6所完全新建学校项目和18个改扩建学校项目,并全面启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功能室建设、运动场建设和校容校貌提升工程。
在前期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浉河区通过“名校办分校”合作办学模式,将三五八学校改扩建为浉河中学湖东分校,将二中改扩建为胜利路学校新华校区。胜利路学校较改扩建前增加学生2000余名,九中东校区较改扩建前增加学生近3100人,浉河中学五星校区较改扩建前增加学生近1800人……从联合办学到多元合作办学,让许多薄弱学校和优质学校通过教师交流、集体备课、共同教研、统一管理等进行深度合作,有力推进了浉河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几年来,市中心城区适龄儿童入学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从市三小、十三小到胜利路学校,从九中、七中到浉河中学,再到九中、浉河中学的新校区。同时,市中心城区还先后新建和改扩建了三小春华分校、九中春华分校、三小正商分校、九中东校区、浉河中学五星校区和十三小湖东校区。现在,几乎在浉河区城区的每个学区,孩子们都能进入自己比较满意的学校就读。在比翼齐飞中,许多薄弱学校相继甩掉了落后的帽子,成为家长和孩子们心仪的好学校。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