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胡巨成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宏冰
开展主题教育中,如何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信阳篇章?
“对于老区信阳来说,检验主题教育是不是取得成效,首先要看是不是传承好了红色基因、弘扬好了大别山精神,把大别山精神转化成干事创业的激情,扎扎实实地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近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接受本报专访时如是说。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信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遵照中央安排部署,按照省委“把牢坚定信仰这个出发点、把牢对党忠诚这个着力点、把牢扎根群众这个支撑点、把牢奋斗实干这个落脚点”的要求,聚焦主题主线,突出重点措施,推动主题教育扎实有序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根本的是守初心、担使命。我理解,首先要学习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对各项工作的重大要求,读原文、学原著,真学、学通、学懂、学透;其次是把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要求,体现在检视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比如说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比如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比如说落实好高质量发展要求,等等。”乔新江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信阳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深入贯彻精准扶贫方略,不断强化攻坚举措,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2018年,全市18.8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302个贫困村退出序列,超额完成省定16.5万贫困人口减贫的目标。新县、固始、光山、商城、潢川、罗山、息县等7个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先后成功脱贫,余下的淮滨县也正在全力攻坚,有望今年脱贫摘帽。
信阳牢记总书记“注重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的嘱托,深入群众听民声、问期盼,直面差距找问题、寻根源,深挖细查“灯下黑”、不作为,严惩重处乱作为、谋私利。结合“干部作风提升年”活动,推出大型电视问政节目《信阳问政》,梳理市长热线、媒体暗访、信访、企业来访中反映的问题现场问政,引导党员干部反躬自省,剖析自身问题,有效解决了包括浉河系统治理工程进展缓慢在内的多个相关职能部门推诿扯皮的问题。《信阳问政》举办仅2期,就收获良好社会反响,直播访问量达30多万人次,点击量600多万次。
目前,信阳所有单位主题教育已全面启动,全市1.2万个党支部累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1.9万次,教育基层党员干部15.6万人次。全市共排查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61个、社会党组织5个,梳理排查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线索136条,坚持靶向整治,在全市深入开展“双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争当“担当作为好干部”、争创“干事创业好团队”,明确责任主体、进度时限和工作措施,逐条逐项推进整改落实。
“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果,最终要靠群众说了算。”乔新江坚定地说,“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好大别山精神,党员干部要办好群众最急需办的事情,党委政府就要做好群众最期盼做的工作。通过抓好像浉河系统治理这样实实在在的事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老百姓的满意度在增加,主题教育的成果也就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