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近年来,市教体局认真落实教育部等11部门和省、市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要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创新育人方式,全面提升研学旅行政策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切实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工作,经过各县区、各学校、各研学实践基地的共同努力,我市研学旅行实践教育与学校教育逐步实现“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为提升基础教育水平与质量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取得良好成效。
积极行动,完善机制
近年来,市教体局认真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研学旅行意见、方案要求,全面加强校外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先后印发了《信阳市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市研学旅行工作进行部署。浉河区、新县、潢川县、商城县等县区成立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领导小组。一年来,在各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研学旅行工作全面铺开,各县区积极投入研学旅行工作的氛围已经形成,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鉴于研学旅行这一全新育人模式,市教体局积极探索,2018年暑期在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举行了全市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夏令营暨研学旅行活动启动仪式,掀开了我市研学旅行工作的新篇章。各县区积极行动,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浉河区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设计开发了自然类、历史类、人文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活动内容,全区学生参与率达到80%以上。平桥区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做到每学期开展一至两次研学实践活动,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有益补充。商城县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把域内的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承中心、汤泉池研学基地确定为定点基地,分批组织城区初中、全县高中学生17000余人参加研学旅行。新县研发出以《勇士征途——穿越红城》为代表的小学阶段红色课程,以《我的团队我的团——班级凝聚力打造课程》为代表的初中阶段主题课程,以《重走红军长征路——搏击长空、笑傲苍穹》为代表的高中阶段入境主题课程。许多中小学校把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信阳市三小、九小、实验高中,以及平桥区三小、新县宏桥小学、潢川五中、商城一中、光山慧泉中学、淮滨高中、息县十一小等学校,积极开展了以红色研学、综合实践、户外拓展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
增加资源,建设基地
信阳市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为研学基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各县区大力实施研学基地建设,顺应研学需求,结合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省建设标准,打造了一批以革命纪念地、旅游景区、博物馆、校外活动中心、生态示范园、美丽乡村等为主体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纪念馆、罗山县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分别被命名为全国、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遴选认定了新县大别山露营公园、新县绿康源生态园、信阳核桃谷社会实践基地、商城县大别山精神文化传承中心、淮滨高中未来空间等23个市级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26所省、市级研学旅行实验学校。
加强研究,提升能力
面对研学旅行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各基地围绕目标、主动应对、大胆探索、加强教研,不断在课程开发和能力提升上取得新进展。在较短时间内,设计开发了以红色教育、农耕实践、科技创新、素质拓展、亲近自然、传统文化为特色的研学课程和研学线路,大大丰富了中小学研学内容。9月以来,我市先后向省教育厅申报了以罗山县何家冲学院革命传统教育、新县大别山露营公园“穿越大别山”红色研学、商城县汤泉池认知家乡山水探索科学奥秘等为代表的省级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程6个、精品线路3个。部分学校积极开拓研学资源,新县宏桥小学依托新县“红绿古”资源,开发了“探访将军故里”“寻访家乡四季”“探寻汉潢古道”系列研学课程,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走进自然,通过现场教学,教育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罗山县第一实验小学将研学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依托家委会的力量开发家本课程10余项,组织开展县区实践活动30余次。罗山一中、实验中学开发名校研学游、红色体验之旅、毕业感恩季等丰富的课程资源,促进了学生的价值取向、责任担当、实践能力等全面发展。
“虽然各县区研学旅行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中央、省、市要求,在活动组织、人员覆盖、课程教学、考核评价、经费保障等方面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市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君行对记者说,在下一步工作中,全市各相关单位将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通过把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思考探究社会,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坚持“立德树人”,明确目标,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建立体系,多措并举,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全力推动我市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