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强力推介,聚天下英才增添动力
群英觅知音,业兴盼贤才。此次大会,我市紧紧围绕电子信息、环保装备、生物医药、军民融合、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搭建沟通洽谈平台,共邀约嘉宾和高层次人才122人,其中院士等A类顶尖人才25人,B类领军人才60人,C类拔尖人才37人,各项省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均位居全省第一。
10月26日,信阳明阳新能源产业与斯坦福大学戴宏杰院士团队签约的“清洁能源领域人才合作项目”,作为全省6个重点人才项目在省大会开幕式上签约。当日下午,我市在郑州举办了信阳市人才政策推介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邓中翰院士研究中心、张洪程院士水稻育种及产业链发展战略合作项目等52个重点人才项目现场集体签约,签约项目投资总金额232亿元,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
与会嘉宾和高层次人才对信阳产业转型发展非常看好,表示会发挥人脉资源优势,为信阳推荐更多的科技项目和科技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闫楚良专程来信阳举行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并召开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在信阳农林学院参加了“河南省豫南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院士工作站”工作会,举办了“植物保护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题报告会。
本届大会还吸引了不少外地优秀人才的加盟。来自清华大学的硕士毕业生王帅军认真了解招聘单位、岗位、薪资待遇等信息后,他说:“我是新乡人,还是挺希望回家乡河南工作的。我是学泌尿外科专业,刚看信阳市中心医院的招聘信息,感觉挺不错的,希望能有机会过去工作。”
王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她笑着告诉记者:“我男友在信阳上班,我们以后会定居信阳,所以毕业后想在信阳的高校上班。信阳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是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很期待在信阳发展。”
“政府组织引才的力度,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热度。”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冯正玉说,信阳发展潜力很大,近年来国家战略叠加释放出众多发展新机遇,更多优秀人才也希望到这片诗与远方兼得的城市发挥所长,建功立业。
创新机制,开启“家燕归巢”新局面
为表达足够的求贤诚意和请才热情,第二届大会在首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有了积极创新:除了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主场活动,我市还分别赴上海、长春、武汉、北京、西安、广州举办了6场“走出去”省外专场活动。我市紧抓全省此次出省揽才的机会,成功举办了“信阳——长三角”“信阳——东北三省”“信阳——华中地区”“信阳——京津冀地区”“信阳——西安地区”“信阳——珠三角”6场招才引智对接会,采取上门求贤、方便省外英才就近就地对接需求岗位和合作项目的举措,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来信阳创新创业,为我市集聚人才资源。
对接会上,我市邀请了徐志磊、陈孝平、陈蕴博、吴硕贤、陈克复等两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和欧洲科学院院士David A.Leigh(李大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吴义强等海外院士,以及各大高校领导,推介了信阳的发展优势和“信阳英才计划”等优厚的人才政策,发布了信阳的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与华南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多所高校签订了人才培养引进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会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高校学生共计1620余人。
围绕我市重点行业、新兴产业、重大战略的人才需求,组织现场招聘,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场内场外同向呼应、人才招聘项目签约同频共振,取得了显著的引才成效。6个省外专场现场达成签约意向1351人(博士10人、硕士961人,本科 380人),签约陈孝平院士团队肝胆胰专科基地等重点人才项目43个。
在上海专场,即将从上海交大医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邹朋林告诉记者,回报家乡是他的首选。“每次回家都能发现信阳有新变化,信阳生态环境优越,发展前景广阔,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他说。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有业是信阳人,他感慨道:“这次招才引智活动十分有意义,将有利于家乡信阳参与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捕捉发展机遇,拓展发展空间,有利于共享发达地区资源,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扩大区域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利用外部资源,促进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的发展!”
进入新时代,招才引智日益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关键举措。未来,信阳将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开放的胸襟,实施更加积极的政策、营造更加优越的环境、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让各类人才在信阳落地生根,发挥作用,建功立业,助力信阳更出彩!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