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农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提升站位 聚焦重点 精准发力


我市做好脱贫攻坚基础保障工作

本报讯(记者 唐 车 崔 阳)昨日,记者从市脱贫攻坚指挥部获悉,我市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标尺,提升站位,聚焦重点,持续做好健康、教育等基础保障工作。

在健康保障上,持续巩固健康扶贫“3+2+N”医疗保障模式,全市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普遍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使全市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人口签约率达100%,各乡镇都有一所政府办卫生院,每个村都有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

在教育保障上,我市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全覆盖资助体系,今年春季共资助家庭困难学生22.3万人次,下发资助资金1.98亿元。建立县、乡、村控辍责任机制,使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净入学率达100%。落实残疾儿童“一人一案”,针对适龄残疾儿童个体情况,采取特校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落实义务教育学段内容。截至10月底,全市落实特教就读667人、送教上门1215人。

在住房保障上,我市持续加大危改力度,实现贫困户住房安全评定全覆盖,确保4类重点对象等危房户改造全部清零。2019年省下达我市4类重点对象危改任务6918户,截至11月4日,各县区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网上录入8888户,全部改造完成竣工验收。各县区主动开展危房清零活动,今年以来共清查一般农户危房5852户,全部改造竣工。持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我市2016年、2017年、2018年拆旧复垦率均达100%。

在饮水安全保障上,我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投资1.4亿元,涉及行政村452个,受益人口103.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9.1万人。全面开展农村饮用山泉水和自备水源水质检测工作,及时修复损毁的农村饮水安全设施,确保全市农村现有安全饮水设施管理规范、运转正常。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工作长效机制,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今年已落实养护资金3061万元。

在兜底保障上,将我市农村低保标准由2018年每人每年3450元提高到3860元,增幅11.9%,高于国家扶贫标准,确保了“两线合一”。全市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由2018年每人每月154元提高到166元,增幅7.8%;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2018年每人每年4486元提高到5018元,增幅11.8%。将贫困户中符合条件的重病、重残人员及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给予重点保障。截至10月底,全市发放残疾人“两补”资金9066.5万元,惠及17.1万名残疾人,完成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100户。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