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令菊 通讯员 杨绪伟 曹良刚
巍巍大别山,悠悠淮河水,见证着革命老区商城县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沧桑巨变。
70年前的商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一度名不见经传。
今天的商城,已成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还先后荣获“美丽中国·全国创新示范县”“中国最美丽县”等众多殊荣,奏响了新时代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的奋进之歌,描绘了一幅幅美丽与发展同行的幸福画卷。
深秋时节,走进大别山下的商城县,处处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我们的一、二、三产业,都立足商城生态资源优势,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思路。”商城县委书记李高岭介绍。
近年来,商城县坚持走生态立县、科学发展之路,围绕“美丽乡村、文明城镇、幸福商城”建设,振兴乡村经济,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为中原更加出彩、扮靓魅力信阳做出重要贡献。
工业强县 跨越发展
11月5日,在商城县产业集聚区开源环保有限公司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各条生产线上忙着加工各种新型环保机械和污水处理设备。
该公司始建于1970年,1980年开始专业生产环保水处理设备,先后为我国和国外1000多家水处理项目提供了优良设备与服务,获得了业界“污水处理专家”的美誉。公司先后被授予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省重点培育装备制造企业等荣誉称号。截至2018年年底,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87亿元,利税总额13181万元,净资产总额71611万元。
开源环保有限公司的快速发展,只是该县产业集聚区88家企业的一个缩影。商城县产业集聚区,始建于2007年。12年来,该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从重点突破到全面发展,现已成为经济稳中求进、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成为县域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近年来,产业集聚区立足资源优势,围绕两大主导产业,实施“四梁八柱”倍增,采取“248”举措,“2”是坚持食品加工和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不动摇,“4”是全力支持山信集团、开源环保、葛洲坝兴业商城再生资源、明鑫纸业4个骨干企业扩容壮大,“8”是尽力支持中原制鬃、睿讯实业、中科钢构、商禹机电、和盛农业、锐满科技、大明电缆、予之龙户外运动器材8个重点企业发展提升,推动企业实现规模与效益双倍增长。
2015年,该产业集聚区成功晋升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2017年荣获“河南最具竞争力产业集聚区”金星奖;2018年荣获“河南十佳营商环境产业集聚区”金星奖;2019年荣获“河南5星级投资目的地”金星奖。
商城县工业基础薄弱,1949年工业增加值仅有1205万元,1978年工业增加值上升到6924万元。2018年,该县工业总产值为104.6亿元,是1949年的26144倍,是1978年的517倍;201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为118亿元,较上年增长11.9%,是1978年的546倍。
除了产业集聚区外,商城县还建立了商务中心区和轻工业园区。截至2018年,商务中心区已入驻“四上”企业30家,主营业务收入14.49亿元,轻工业园区已签约项目20个。
“近年来,商城县牢固树立抓发展就要抓项目的理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集群为重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商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哲介绍道。
农业兴县 融合发展
日前,记者来到商城县鄢岗镇泰丰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再生稻第二茬正在收割。
“我今年种了400亩再生稻,头茬平均亩产1200斤,二茬平均亩产800斤左右,一年下来,纯收入每亩可达1200元,是传统水稻的2倍多。”该合作社负责人曹启铜给记者算起了收入账。
据了解,商城县2019年全县种植再生稻7万余亩,为传统农业探索出了一条高产、优质、高效、节本的生态种植之路。
为了促进特色产业发展,该县探索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树”发展模式,全县确立了优质稻米、商城高山茶、商城油茶、蜂业等12种优势特色产业,择优选择了商城优质稻米、商城高山茶、商城油茶和商城蜂产品四大优势产业为先导示范,在做大规模的同时,做强品牌,推动优势农产品率先“走出去”。目前,全县水稻种植面积50万亩、茶叶种植面积20.2万亩,油茶种植面积21万亩,蜜蜂年养殖2.2万箱,年产蜂蜜750余吨,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3680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600余家,家庭农场600余家。有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从事农产品加工主体近400家。各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8万余户,共建成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工程371个,带动贫困户2.1万户6.2万人。”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王本乐说。
据该县统计局提供的统计信息,2018年全县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全县农产品加工经营收入13.2亿元。201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为75.7亿元,较上年增长3.7%,是1949年的418倍,是1978年的80倍。
为了推动农业快速发展,该县正积极推动农业与加工、旅游、文化、康养相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让三产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收益。
该县还推进农旅融合,大力发展生态游、乡村游、民宿游,将农村与休闲、农业与旅游、劳作与体验融合起来,做活乡村旅游,推动田园变公园,民房变民宿,特色变特产,真正从土地挖出“金元宝”,让田园长出“摇钱树”。
该县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该县370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一家益农信息社,全县还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点108个,从事电子商务的市场主体已达5000家。该县优质稻米、茶叶等众多特产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销售农特产品100余种,2019年1月份至6月份实现电商交易额已达4亿元,并为3300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生态立县 绿色发展
商城县,是一座绿城,生态优良,宜人宜居。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7%,公益林面积达到180.5万亩,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20.7万个,年空气优良天数在320天以上,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10月17日,被河南省委省政府评为2018年度重点生态功能区县。
11月3日,在该县伏山乡里罗城村,随处可见来自鄂豫皖三省的游客,他们都在刚收割的晚稻稻田里忙着拍摄五颜六色的乌桕树。稻田里还有老农正在用牛耕田,游客竞相体验传统农耕文化。
“这里的乌桕树真是太美了,加上别致的村居和传统的农耕文化,这里犹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前来游玩的安徽省游客李先生微笑着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商城县牢固树立“保护生态、优化生态、利用生态、转化生态”的发展理念,科学确立建设生态示范县、生态文明县、生态产业县的发展定位,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国土绿化“六化”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凸显“生态”底色和“美丽”成色,着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商城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如今,“山在水中、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是锦绣商城的真实写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成为商城人最引以为自豪的乡愁。
把优良生态作为幸福商城的物质基础,将优化生态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该县始终秉持绿色的政绩观,让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我们要努力提高商城绿水青山的颜值和价值,搞旅游开发,绝不能破坏生态环境。”李高岭介绍,该县在规划中明确了保护生态这条红线,严格按照产业、村庄、土地、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五规合一”的要求,遵循“利于生产、利于生活、利于生态”的原则,打造投资的“盆地”、服务的“高地”、生态的“宝地”,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据统计,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5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2亿元。2019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297万人,同比增长13%,旅游综合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12%。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