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以少胜多的斛山寨战斗


□本报记者 马迎春

历史学家称:“斛山寨战斗是花山寨会议的‘奠基礼’,没有斛山寨战斗就没有花山寨会议,没有花山寨会议就没有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由此可见,斛山寨战斗对红二十五军长征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回忆斛山寨战斗时评价说:“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前,在光山县东南的斛山寨打了一仗,这一仗十分重要,为省委召开花山寨会议,讨论红二十五军长征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是一次怎样的战斗呢?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光山县城东南约20公里的斛山寨战斗战场旧址。

沿着曲折的山径,记者一行爬上斛山寨,放眼四望,当年的战壕仍依稀淹没在杂草丛中。

1934年11月6日,活动于皖西葛藤山地区的红二十五军约3000人,奉命赶赴鄂东北接受中共中央的紧急指示,开始向西转移。7日,连续冲破国民党军6个师在商城、麻城、光山、潢川交界地区构成的四道封锁线,歼其4个连、击溃2个多团,于8日拂晓进抵斛山寨地区。随即遭到跟踪而至的国民党军第107师、第117师和“追剿队”第4、第5支队共约10个团的突然袭击,红二十五军在此仓促应战。

“红二十五军在两夜一天内,连续急行军100余公里,经过几次激烈战斗,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已经十分疲劳。军领导决定在斛山寨稍事休息一下。”陪同的光山县宣传部工作人员盛鹏告诉记者,“当红军住下不到两小时,国民党军队跟踪而至,并乘红军警戒部队极度疲劳、疏于戒备之隙,从东、南两面突然发起攻击。”

因众寡悬殊,阵地随时都有被敌人突破的可能,红二十五军处境极端危险。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快步登上斛山寨南边的松山,用望远镜察看整个战线。他们一面观察敌情,一面研究作战方案,分析了部队情况。最终,他们调整部署,决定借助有利地形,歼灭一支“追剿”之敌。

军首长一面命令红74师第1营和第3营火速增援斛山寨上的第2营,继续扼守斛山寨顶这个制高点,正面堵住敌人,钳制和消耗敌“追剿”纵队第4支队、第5支队;一面命令红75师的224团从寨北迂回出去,隐蔽出击至刘湾北侧,协同第223团向敌第107师、第117师实施突击,打乱敌人的阵势。尔后,第224团迂回到朱家坳以南,第223团到朱家坳以东,与红74师协同攻击敌第4支队、第5支队,最后把敌107师、敌117师及敌第四、五“追剿”支队彻底打垮。

在海拔180多米的斛山寨山顶。盛鹏指着山头的一处几百平方米的草地说,这里就是当年红军的指挥所。

记者发现,山腰处被茅草掩盖着的地方有两个土包。“这是过去的东门和南门,这两处是当年红军和国民党军队拉锯战最激烈的地方。”盛鹏说。

激战中,光山砖桥、白雀园的便衣队和游击队在双轮河东相机运动,牵制双轮河的敌军。光东独立团一部闻枪炮声也赶到战场,担负西北方向的警戒,监视光山城方面之敌,地方党组织还发动周围群众为红军送饭。

激战从晌午直到黄昏,毙、伤、俘敌共4000余人,缴获一大批武器弹药。红二十五军亦伤亡数百人。

战斗结束后,地方党组织又积极为红军买猪买羊,烹调做饭,使全军官兵得以饱餐。战斗中负伤挂彩的200多名伤员,也由砖桥区委负责安全转移养伤。当晚红军迅速打扫战场,清点缴获的武器弹药,不便携带的武器除留给当地便衣队外,将4挺重机枪、700余支长筒捷克式步枪卸掉枪栓,隐藏于山下的水塘里。为争取东北军抗战,减少继续行军的麻烦,除自愿参加红军的外,释放了全部俘虏。

据史料记载:斛山寨战斗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军首长英勇果断是胜利主要因素;指挥员指挥正确是胜利的关键因素,适时巧妙地由防御转为进攻,变被动为主动;战士们不怕疲劳、不怕牺牲、英勇顽强、机动灵活、能攻善守是胜利的根本因素。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