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诗情,在历史的隧道里激荡


汪守德

最近,我研读了晏子的长篇散文诗《我眺望祁连山的身影,倾听历史的回声》,深感意外和惊喜,将如此重大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成散文诗,实非易事,足见作者的功力之深。意外的是,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她对军事历史不止于感兴趣,可以说还有深入的研究;惊喜的是她的红色情结居然如此深重,甚至达到了痴迷程度;值得赞许的是,她对于历史事件所掌握的广度与深度,表达及呈现的宽度与高度。更可贵的是,潜藏字里行间的博大情怀,极具感染与撼动人心的力量。

《我眺望祁连山的身影,倾听历史的回声》是一篇看似很难拿捏的关于西路军题材的散文诗。但在史实的把握与诗意的呈现方面,却给人以恰到好处之感。作者并没有一般性地以正面写实手法去叙事,而是采用了一线串珠的巧妙结构。她选取西路军西征过程中的个别场景、个别事件、个别情节,以及感人的小故事组成若干个篇章。这些看似不同内容和主题的故事,却又深藏着一条严密的叙事逻辑线,从而达到了形散而实不散的结构效果,凸显了一般叙事结构所难以企及的内在张力。作为一部悲剧的题材,整个篇章的韵律是先抑后扬,从思想性来说,作品超越了对于一段曲折历史的正面解读,对悲剧的力量进行了合理升华到震撼人心,从而使整部作品的基调在低沉中提炼了高昂,在忧思中看到了光明。

畅读《我眺望祁连山的身影,倾听历史的回声》,开阔与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而对于西路军失败的悲剧的表述,如果缺失了这一点,流于一般散文诗的温柔小抒情与小感伤,那么将无法承担这个题材的分量之重,更无法跨越简单的“失败”概念而将失败的悲剧升华到既震撼人心,又催人奋进的历史号角层面。

在一开篇,作者就以“耳畔,进击的吼声,伴随着战马的嘶鸣,从虎豹口一直到星星峡,经久不停;/黄沙漫漫,枪炮声声,征途迢迢,饥肠辘辘。冷峻的漠风,凶悍的敌人,都无法阻止勇士的前行”。寥寥数言呈现了一幅史诗大片式的全景镜头。接下来“我,凝望着红军往事,那是一幅悲壮的巨幅,大写的忠诚。”又如第一章的开头“我站在祁连山巅,海拔,清晰了历史的脉络,回眸的思绪长成了翅膀”“大漠孤烟,在历史的长河边,笼罩了落日的无奈与辉煌”,这些句式无不具有一种飞扬的壮阔之美。第一章“战旗猎猎,长城内外的隘口,排起长队;进军的号角,振聋发聩。/始战一条山,红军凯歌高奏,飘荡在祁连山上空,白云滑过荡气回肠的呐喊。/苏维埃历史的旗帜上,留下八十多年前的短暂辉煌,新政权粗声大嗓,以洪亮的声音宣言救世华章。/黄河上的扁舟,摇荡着无眠的夜晚;祁连山的松涛,传颂着红色的经典。”这一段将红军的西部大捷,迅速建立地方政权,以及在这块土地播下革命火种,激荡人民群众的热烈情景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现。在第二章红五军将士集体殉难之后,作者这么写道:“祁连山,是你们心灵的旌旗,尽管通往天堂的路,山一样的岖崎,山一样的蜿蜒。/祁连山,矗立着天籁般的守护,你们灵魂的住所,堂皇瑰丽。/深夜,那些战死的魂灵,集体拥抱、舞蹈,或沿着古道回返,渡过黄河,结伴寻找遥远的家园。/春光灿烂,故乡在远处向你们召唤。我望见一队战马在奔驰,马尾巴拍打着一路风尘,从大漠戈壁,载着你们向着远方的故乡,驰骋。”这是一段用磅礴的抒情与阳光的虚幻,向烈士发起的灵魂颂扬,是人民与故乡,还有历史,对他们的美好祈愿。而在接下来“我行吟高台,不为他是历史名城”这一段在历史感十足的纵横捭阖中,凸显了西路军历史的悲壮与厚重,以及作者本人对这一段历史的情有独钟。这些文字呈现的波澜壮阔与壮怀激情无不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以小见大,一直是文艺创作所必须遵循的艺术规律。在《我眺望祁连山的身影,倾听历史的回声》中,我看到作者非常善于撷取细小的情节,并加以深挖与渲染,从而达到直抵心灵与震撼人心的效果。

第三章的前一部分是关于孙玉清军长被捕就义的经过。然而这并不是该章节的重点和高潮。该章的主题是孙军长的一段战地爱情故事。“浩气和苍茫,爱怜和情长,都留在脚印里,不能遗忘。/低头抚慰着一帘春梦,体味百转柔肠,沉寂的心灵在道边荒草里低吟浅唱。/简易军帐里的马灯,为谁点亮?战地颂扬的歌舞,叩击了谁的心房?/铁血军长邂逅战地红装,演绎了一见钟情的故事。/情爱耕耘在激战的间隙,岁月深处,生命激荡了热烈的晚风。一粒种子悄然发芽,迅速长成美好憧憬与海誓山盟。”这一段以被捕后回忆的方式介绍了军长与文艺女兵的爱情。接下来的内容最是撼动人心:“平仄起伏的往事,诉说着离别的愁情与相思的惆怅。/袅袅的烟雾,拥抱着芳草萋萋。黎明潮湿了苍天的眼泪,大地涌出了凄美的笑颜。/那位叫陈淑娥的被俘女兵,悲伤于她的挚爱,已然魂归祁连。抚摸潜藏腹中的小小生命,为了英雄的唯一骨血,她决定放下高贵的尊严。”这一段交代了准备自杀的陈淑娥得知心上人已经牺牲,但为了延续军长的唯一骨血,她决心牺牲自己的尊严,答应做马元海的小老婆。而在本章的结尾“她仰望苍天,温柔而静谧,粗犷而恬淡。一声孤雁的哀鸣,陡然间惊醒了昨日遗梦。/闭目遥祈的姿势,如此的失落而伤感。”将残酷的现实与美好回忆之间的强烈反差产生的巨大悲情推向高潮,特别是“一声孤雁的哀鸣,陡然间惊醒了昨日遗梦。”以一个细小的描写,引发了孤独、悲伤、怀旧、无奈等各种情感的交汇与喷发,从而使这种悲剧力量撼动人心。

《我眺望祁连山的身影,倾听历史的回声》中,作者以诗情与含蓄的技巧规避了一些不必要的写实,艺术地表达了对历史的呈现与评价,反思与忧思。以诗意表达代替平铺直叙,象征性的情景与隐喻性的句式,成为全篇的突出特点。如第三章,关于孙玉清军长的遇难,采用了如下的表述:“我看到,军长孙玉清的魂魄,在祁连山的高峰上盘旋,俯瞰着浩浩云天。/一只鹰隼在山峦之间穿梭,抖动羽翼,风驰电掣。/鹰隼与大雁在祁连山的上空,对阵。/鹰隼潜伏了一个季节的阴谋与凶悍,在乌黑的翅膀上萦绕。/大雁,发出警惕的呼喊,队列规整了纪律严明,雁阵飞出优雅的戒备森严。/鹰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扬起凶狠尖锐的喙,啄伤头雁,一举击穿了大雁的浪漫。/一个野心在起飞,另一个梦想坠落深渊。/带血的飞行,终究是一场悲剧,义正词严成为最后的遗愿。/英雄,在被俘获的瞬间,行刑的队伍已持枪向前。”这一段以鹰隼和大雁分别隐喻凶悍的马家军与正义之师西路军遭遇,导致西路军的失败,并加以评价。后面两句则明确介绍了军长被捕之后的大义凛然与不幸罹难。第五章中“我看到,一匹黑马正在延河水里泅渡,巍巍宝塔山,在高地上向你们频频招手。”这里“一匹黑马”具有非常丰富的隐喻和象征意义,既可以隐喻即将在抗战中崛起的中国共产党,也可以理解为回到延安的抗战将领。这些随处可见的象征性的比喻和隐喻,都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站在创作风格层面看,如果说开阔与磅礴是历史题材架构必不可少的筋骨;那么灵动与抒情则是散文诗不可或缺的灵魂。尽管《我眺望祁连山的身影,倾听历史的回声》以沉重与厚重为特点,然而还是可以在其字里行间找到灵动的身影。如“将士的鲜血洒满每一条街巷,你们的灵魂,在月亮的引领下,直飞苍穹。”“面对日落,面对沧桑,你把梦中的呓语连缀成箴言,结成一张猜不透的迷惘。”“回忆葱茏了满地荒芜,潺潺的泉水滋润了昔日的情节。”“一些往事趁着夜色流走了,一些传奇淤埋在泥沙里,层层堆积。”“小小的房间,居住了一段革命的风云;大大的书桌,诞生过显赫的历史诗篇。”“在祁连山太阳升起的高度,让我们的目光里追寻着百年一叹。”“壮烈和平淡都隐匿在瓦砾中,等待后世唤醒。”“昂扬在葱茏里的音符,长成甜美圆润的模样,随风飘散,越传越远。”尽管承载着重大主题,尽管有些内容不那么诗意,甚至是表现哀伤的迷惘、诡秘的争斗、残酷的死亡,作者还是在文字、句式,还有意境中,追求着一种灵动的表达与诗意的呈现。

在散文诗中,如果说“灵动”是个可爱的小妹妹,那么,“抒情”更像一位有爱的大姐姐。姊妹俩共同释放散文诗独有的色彩与魅力。《我眺望祁连山的身影,倾听历史的回声》在抒情方面,可以说从段落,到句式,从问答,到排比,作者通过多种手法强化了抒情的效果。除此之外,作者还常常借助声音来丰富抒情的内涵与外延。如“进击的吼声,伴随着战马的嘶鸣”“杀声和呐喊”“在竖琴忧伤低沉的音符里”“迂回曲折的空间,承载着乐器演奏不出的苦涩。竖琴的低音部和杜杜克的高音部在回廊里纵横交错”“命运的低吟漫过帷帐”“抗战的旌旗,与号角一起鸣响。”“国际歌的预言,碾压过层层叠叠的战火与折痕,笛子和腰鼓吹打着激越的西北符音”。这些声音仿佛是为电影的配乐,在传达某种讯息、渲染特定情境的同时,立体多维的艺术张力在磁性与质感十足的唯美中显现出来。

通篇读来,《我眺望祁连山的身影,倾听历史的回声》给人激情澎湃、震撼人心之感,其中一些鲜有人知的小故事,却极为感人且耐人寻味。总之,这是一篇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正能量满满又文艺范十足的主旋律佳作。

(作者简介:汪守德,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艺局局长,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当代著名评论家、作家。)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