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农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曹建彬:最美年华献基层


□张恩琪 余华斌

“要干就干出样子来,要干就干出一流来。”

10年前,当曹建彬受组织重托来到企业破产、基层社瘫痪、职工下岗的浉河区供销社任供销社主任、书记时,这句话时刻推着他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10年后,不辱使命的曹建彬带领浉河区供销人擦亮“二次创业”品牌,把一个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的供销社推上稳步发展平台,并取得丰硕业绩。这句话激励着浉河区供销人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信心不足、看摊守业、破罐破摔,浉河区供销社何去何从?上任后,供销社职工群众的思想问题成为曹建彬亟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经过大量的调研工作,并与区社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讨论研究,曹建彬充分发挥供销社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把供销工作放在全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中去把握和谋划,创新供销服务“三农”的模式和方法,确立了以“实干”统领工作全局,以“新网工程”建设为切入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在为农服务中实现供销“二次创业”的总体工作思路。班子会、职工会、座谈会等20余次紧锣密鼓的会议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召开,极大地鼓起了大家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吹响了浉河区供销人“二次创业”的号角,开始了艰苦不懈的奋斗行程。

面对着基层社大部分资产消耗殆尽、破旧不堪的现状,曹建彬独树一帜地提出“复兴工程”建设理念。以“人求发财,我求发展,让其发财,促我发展”的思想,借力发展,采取优质资产强化、一般资产升级、边缘资产联合的办法,积极推进产权、资本、经营等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腾笼换鸟”以助推基层社复兴。为使一个个死资产变活、一个个破旧资产变新,他多次向浉河区委、区政府反映供销社面临的困境和实际情况,争取最大支持。高密度的下乡调研、协调沟通,终于使基层社的资产保值增值工作实现了重大突破。

捷报频频传来——

董家河供销社引资500多万元改造破旧办公楼;

谭家河供销社引资500万元建成该镇最大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东双河供销社引资1100万元建成该镇最大的规范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了李家寨供销社街镇综合营业楼。

自2008年以来,浉河区各基层供销社实现网点升级改造11000余平方米,资产运营收入每年增加150余万元,有效地巩固了基层社的发展根基。

在加快基层社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曹建彬以各乡镇供销社为依托,立足当地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带领各基层社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领办、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0余家,涵盖浉河区茶叶、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在为农增收、联合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复兴工程”因此列入浉河区政府工作报告和省供销社2011年度工作报告,省社领导、《中华合作时报》等专程来浉河区供销社调研,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工作靠抓,抓而不紧等于白抓;事业靠干,干而不实等于白干。”回望来时路,扎实苦干才能谋发展的道理深深扎根在曹建彬心中。他创造性地在全系统开展推行两件实事工作法:根据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每年确定两件实事,从落实两件实事入手,涓流汇海,聚沙成塔,逐步推动供销社发展壮大。

从2009年的52件实事、2010年的38件实事,到2011年至2014年连续3年的108件实事,完成率均达90%以上。其中,家用电器公司总投资1500万元建成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吉祥小区,让职工享受企业发展成果;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利用棚户区改造积极实施的总投资1.5亿元“青龙街育贤名居”建设工程即将完工,企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硕果累累满枝头。经过数年的发展,浉河区供销社各项工作突飞猛进:供销社综合业绩考核连续四年跨入省供销系统20强之列;连续五年在全市供销系统综合业绩考评中获优秀单位,在全区目标综合考评中获优秀单位。2011年被省人事和社会保障厅、省供销社表彰为先进集体。“复兴工程”工作经验在全市供销系统中推广,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全国先进;“新网工程”建设快速推进,信访工作受到浉河区委表彰,供销社党委连续多年荣获浉河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已是全省十大优秀县区供销社主任、省供销合作社先进个人的曹建彬总觉得 “时间不够用”, 忙碌事务之外,他坚持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经营管理知识,坚持为党员干部上党课,教育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持抄写党章党规,撰写个人对照检查材料,特别是一些重大事项,更是慎之又慎,力求决策更全面、更科学。

曹建彬说:“奋斗的人生最精彩,我愿把人生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供销事业。”诚如曹建彬所言,唯有踏步向前,履职尽责,浉河区供销社才能绘就更加光彩夺目的美丽画卷。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