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让生态食材走出山乡富农家


信阳菜办调研浉河区农产品产业发展情况

本报讯(记者 张 勇)时至深秋,豫南山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日前,为更好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信阳菜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信阳菜办”)带领信阳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食材委员会的成员,到浉河区调研农产品产业发展情况,为农产品产销对接出谋划策。

柳林乡位于浉河区南部,山多地广,森林植被丰富。清澈的山泉成就了柳林豆腐的美誉。柳林豆腐以小作坊为主,沿用传统的石磨出浆、柴火煮浆、石膏点浆的制作方式,因此,相比电磨豆腐更有筋道,普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是,由于效率低、产量不高,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加上,各个小作坊散而乱,卫生状况也存在隐患,因此,市场竞争力不足。

“每天100多斤豆子,12小时的劳作、反复地摇浆,生产出200斤豆腐,劳累不说,也挣不了多少钱。”柳林老街一家豆腐作坊的负责人说。

没有产业化生产,就没有规模效益,难以拉长产业链条。信阳菜办在调研中发现了制约豆腐做强做大市场的瓶颈。随着信阳菜推广的不断深入,用信阳豆腐烧制的信阳菜越来越受到食客的欢迎,黄心菜炕豆腐也一跃成为一道信阳养生菜,同时,山泉豆腐在我市众多生态食材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在调研中,信阳菜办欣喜地发现,我市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黄建军正在柳林乡打造豆腐生产企业。他采用古法,沿用石磨、泉水,引进机械化一条龙生产模式,日产水豆腐17.5吨,采用物流配送和电商平台,不仅满足信阳菜标准示范店的需求,而且远销省内外,并带动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信阳菜之所以普遍受到欢迎,其根本在于信阳出产的好食材。目前,信阳菜的推广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生态食材却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如果每一种食材都有社会资本注入,形成规模化生产基地,信阳菜产业的发展必将迎来又一个春天。”信阳菜办的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浉河区吴家店镇属于典型的浅山区,农耕文化与淮河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精准扶贫以来,这里的农户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桑黄、芡实、香菇、茶叶、板栗、羊肚菌等正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信息闭塞,销售不畅,直接影响到村民的收入。在调研中,信阳菜办和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食材委员会的负责人表示,将把这些农产品与全国各地的信阳菜标准示范店对接,帮助农户搭建起产销平台,让山乡里的“金疙瘩”成为开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