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农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我市20万亩再生稻丰收在望


本报讯(记者 唐 车 崔 阳)昨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20万亩再生稻丰收在望,持续了“头季稻稳产,再生稻增收”的良好局面。

目前,头季稻比常规一季稻早上市一个月,销路比较好,大部分田块头季稻实际亩产在1200斤以上,再生稻亩产在500斤以上。

我市再生稻种植的均为优质香稻,品质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提高了我市粮食市场竞争力,为我市农业提质增效找到了一条途径。

据悉,再生稻的实际生产成本每亩大概是100斤稻,照此计算,再生季一亩田可以收400斤稻,即使按粮食保护价每斤1.26元计算,每亩可多收500元。不仅如此,全市发展再生稻可带动贫困户1994户,带动贫困人口5560人,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再生稻“一种两收”,减少了劳力投入和农药、化肥以及水资源的投入,降低了农民农业生产的成本。目前,我市正加大力度发展再生稻,注重农机农艺结合,在使用履带收割机收获时,预留作业行,保证留茬稻桩不被碾压,最大限度保护再生芽的生长,从而保障再生季产量。同时,链接好再生稻产业链条上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形成产业链条化,挖掘链条价值,使再生稻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我市要求各级农业科研、管理、推广、生产等部门制定出科学的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指导服务农户生产,强化研究指导。重点筛选一批再生稻优质专用品种,优化一批再生稻绿色生产技术,推广一批绿色高效模式。把农机与农艺结合起来,尽可能减少机械对头茬稻蔸的碾压,提高再生稻产量。在关键农时,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解决再生稻种植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特别是对再生稻种植大户开展“一对一”服务,对从选种、育秧到栽培、植保的生产全过程进行指导,力争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

下一步,我市将不断扩大再生稻种植面积,提高再生稻产量。各级各有关部门提前谋划,积极做好产销对接工作,指导再生稻种植农户与粮食生产加工企业采用订单收购方式,形成稳定购销关系;引导粮食加工企业与农批、农超、农企、农校对接,让再生稻米进入批发市场、大中型超市、企业和高校食堂,建立多元化销售途径;支持粮食生产加工企业积极运用电商模式,通过网络扩大再生稻米销售渠道,切实做好产销对接工作。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