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农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商城县:倾心写好“三农”大文章


□杨绪伟 曹良刚

日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商城县专场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一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2018年,商城县农业总产值为75.7亿元,是1949年的418倍,是1978年的80倍;2018年,该县农民可支配收入为12371元,较上年增长9.4%,是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0倍。

数字的背后,体现了该县矢志“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坚定初心和不懈努力。

金秋时节,走进商城县鄢岗镇泰丰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笔者看到在绿浪翻滚的田野里,第二茬再生稻正在抽穗养花灌浆,长势喜人。

“我今年种了400亩再生稻,头茬平均亩产1200斤,预计二茬平均亩产800斤左右,一年下来,每亩纯收入1200元,是传统水稻的2倍多。”该合作社负责人曹启铜给笔者算了一笔账。

曾经,山多地少的商城县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如今,该县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出了一条“让土地增金、让农民增收”的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之路,不仅让这方水土养得了一方人,更养得好一方人。

以再生稻为例,该县通过改良品种、增加产出率、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短短几年间再生稻种植面积就从几千亩增加到2019年的7万余亩,实现了传统水稻种植收益的“倍增效应”。

不仅是水稻,在促进特色农业发展方面,从过去的“老三宝”——蚕吐丝、蜂酿蜜、树结油,到如今的“新三宝”——高山茶、净水鱼、稻田鸭,该县通过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确立了优质稻米、高山茶、油茶、蜂业等10种优势特色产业,做大规模,形成了一批特色高效经济作物产业带。目前,全县种植优质稻50万亩、种植茶叶20.2万亩,种植油茶21万亩,年养蜜蜂2.2万箱,年产蜂蜜750余吨。

以农业增效为基础,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转型,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商城县探索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树”发展模式。目前,该县共有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3680家,从事农产品加工主体近40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拥有各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成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工程371个,带动8万余户农户增收实现增收。

该县还积极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产业“联姻”,大力发展生态游、乡村游、民宿游,将农村与休闲、农业与旅游、劳作与体验融合起来,做活乡村旅游,推动田园变公园,民房变民宿,特色变特产,真正从土地挖出“金元宝”,让田园长出“摇钱树”。

要“产值”,也要“颜值”和“气质”。该县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现已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组500余个、“精品美丽乡村示范带”10条。通过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成立“一约四会”、开展“好党员”“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措施,全县人居环境日益改善,文明新风浸润城乡。

“腰包越来越鼓,环境越来越美,生活方式越来越文明,教育、医疗、住房等各种保障措施越来越完善,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咱农民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商城县金刚台镇童畈村村党支部书记王世富笑呵呵地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