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难忘的那些人


王金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更好地领会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我摄取了自己求学生涯中的几个镜头,通过几名传道授业者的行为来直观展示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忘初心、矢志不渝。

我喜欢唱歌,上小学时最先学会唱的歌曲是《学习雷锋好榜样》和《社会主义好》,这两首歌是邻村一位叫丁守本的数学老师教的,丁老师个子很高,声音浑厚,中气十足。他让我们从背诵歌词开始,然后又一句一句教唱曲谱。因过于专注和投入,他的男中音慢慢嘶哑,但他一直坚持到接受能力最差的那个学生学会为止。精彩部分在合唱环节,多少年过去了,他那略带沙哑的领唱和指挥兴奋之处的手舞足蹈还时常在我脑海里萦绕。我们那一届学生对这两首歌的熟悉程度可以用刻骨铭心来形容,每每同学聚会的时候,都会先合唱这两首歌作为对丁老师的怀念。后来我了解到,丁老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入党的老党员,是扎根在农村几十年奉献了青春年华的知识分子,他当时的初衷是想通过歌唱这种艺术形式让我们做雷锋式乐于奉献的人,使我们这些处于启蒙期的孩童对党和国家的事业抱有美好初心,从而担负起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崇高使命。

中学时期的一次语文课我至今记忆犹新,那天学习的是《周总理,您在哪里》这篇抒情诗,平时讲课操着一口豫东方言的巴志然老师,破天荒地说起了普通话,我们这些学生都被他的朗诵逗笑了,他则越读越动情,随着这首诗歌的高潮部分出来后,他的声音明显哽咽,最后慢慢说不出话来。我们明显感觉到巴老师对周总理的情感。接着他又跟我们讲述了周总理为国家操劳,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他说他青年时期入党也是受到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影响。那时的学校条件是相当艰苦的,巴老师他们那批教师带着馒头咸菜上班,吃住在校,敬业尽责,甘守清贫,始终铭记“铁肩担道义”的初心和“壮志育英才”的使命,凭着一腔热血和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深情,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

在读中央党校研究生期间,我有幸聆听了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讲授的《我们不能没有信仰》专题课。公教授没有过多阐述党的信仰原则,也没有过多地拘泥于理论,更没有灌输式的要求,而是重点讲述了他本人对党的信仰践行——坚持资助贫困学生32年,捐资140多万,帮助学生760多人,有370多名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期间他经受住了一些人的冷嘲热讽、说三道四,也顶住了头上沽名钓誉的“帽子”之压,继续选择捐资助学,选择从行动上兑现信仰承诺,选择从助人中领悟快乐幸福,选择从付出中实现人生价值。从公方彬教授知行合一的事例中,我能理解他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尽己所能帮助弱势群体,让那些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们能够用知识改变命运,有所成就。

守初心、担使命不是拼命作秀更不是大声喊叫,而是扎实工作和高尚行为的具体体现。要想做到这一点,修炼自己是前提,惠及社会是目的,出发点是点点滴滴的为民情怀,落脚处是汇聚成河的民族复兴。修炼自己不是凭空口号,需要从人格、品行、能力等方面自我完善;惠及社会不是利益交换,需要公心、爱心、责任心等因素做支撑。作为一名党的干部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宣扬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之道的使命,我会见贤思齐,时时刻刻把求学路上的三位老师作为标杆,充盈知识储备,让党性修养闪光,传递给广大学员实实在在的正能量,激发他们树立为人民谋事创业的信心与干劲。

中华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的七十年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奋斗,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