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李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河南省首批骨干教师,市级优秀班主任,市级三八红旗手,浉河区十大模范教师,获得市级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国家级奖,现任浉河中学七年级(3)班班主任、语文教师。
“教书,是我心之所向;育人,乃我情之所系。”李云如是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彩云追月,芳名远播。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李云热爱阅读,潜心教学,对教学和教材都有独特见解。在教学中她不拘泥于教参,对每节课的内容她总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再艰涩的文章她也能让孩子于生动形象中得到知识的享受。她的教学语言活泼幽默,常能够在学生混沌走神时抖出幽默风趣的语言包袱,激起孩子听课的趣味。她的课堂不仅有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还有学生们豁然开朗的顿悟声。她的课堂更是享受人文的课堂,享受动感的课堂,享受智慧的课堂。
教育是一种事业,成功的秘诀在于爱心。冰心曾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李云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欣赏他们,呵护着他们,引领他们走向成功的殿堂。和学生在一起,李云一直用自己的真心去抵达孩子的童心。孩子看起来是幼稚懵懂的,可其实他们是最敏感的。老师的爱有多真,孩子的情才有多浓。她常为孩子的欢呼而欣喜,为孩子的沮丧而揪心。更多时候她是孩子的靠山,她的口头禅:“有班头在,别怕!”
吴晓龙同学入学时家境贫寒,缺少自信,成天没有笑脸。她主动从生活上关心他,从心理上辅导他。“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我相信你就是我们班那一鸣惊人的小巨龙!”一席肺腑言,换回一颗童真心。晓龙渐渐变得阳光自信,成绩突飞猛进。但是他的语文底子比较薄弱,导致他底气不足,没有冲劲,李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常利用课间给他精心点拨。针对他信心不足,李云对他采取了“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的教育方式,收到了显著效果。2016年,吴晓龙摘得了信阳市中考状元的桂冠,向敬爱的班主任呈献了一份青春的励志大礼。
她对每个孩子都视同己出,时常自己掏钱奖励学生,给贫困生购买学习资料。尤其对待特殊学生,她更是关怀备至。班里有个孩子智商低,而且情绪极不稳定,动辄就在教室里摔摔打打。李云老师对他不离不弃,悉心引导。三年来,早晨从校门口牵着手把他带到教室,放学时又牵着手把他送到校门口。“遇见对的老师,折翼的孩子也会变成发光的天使。”这个孩子的父母对李云的感激说不尽道不完。
“言传的,是知识的厚重;心系的,是梦想的传承。岁月逝者如斯,‘云姐’风采依旧。”在刚刚过去的教师节那天,已经毕业的孩子们集体回到母校,感念师德师恩,向李云作了深情告白。
是的,浓夏灿烂时,她才万般不舍地送走这群翩翩少年;秋风渐凉时,她又用满腔的慈爱迎来一群稚子。三年一轮回,和孩子相知相处,各种滋味都在心头,最美好,莫过于“爱,能接收,有回应”!
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学目标在于求真。和孩子肝胆相照,和孩子同舟共济,李云有慈母般的关爱。但对于不良风气,她也有刚硬。她会原谅孩子在学习上的粗心大意,也不很在意孩子考试成绩的不如人意,但对于孩子行为上、道德上的缺失,她一定会严揪不放。先成人,后成才,这是她的带班理念。“真诚做人,诚信做事。”学生们对她的这句名言耳熟能详。所以她带的班班风严、正气足,向上向善是她班的主旋律。
教育是一种境界,魅力在于薪火相传。作为有经验的班主任,李云勇挑重担,不拈轻怕重,承担了培养新人的责任。在以师带徒活动中,她告诫徒弟:“课堂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内心想法、心中疑问;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有层次性;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都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她所带的徒弟刘晓莉迅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她也屡次被评为“最佳师傅”。
“师德是教育的起点,学识是教育的载体,理想是教育的风帆。只有对孩子爱得纯粹,才会童心永驻;只有对教育思考得深入,投入得彻底,才会出类拔萃。我将继续追梦,永不止步!”李云说。那声音既温婉又铿锵。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