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披锦绣
□本报记者 徐 冉
空中俯瞰,大别山北麓钟灵毓秀。环山而行,一路风景迥异——垄垄茶山连绵苍翠,鸭虾嬉戏于稻田之中,宽敞的工业园区集群而立,“黄金池”景区独领风骚。
透过一幕幕场景切换,商城县从产茶小镇到茶旅新城、从小家务农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脉络逐渐清晰:
在长园野生茶油有限公司油茶育苗大棚内,10余名工人正在起油茶苗、装箱、浇水,一年近20000元的收入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
在伏山乡里罗城村里第一个办起农家乐的老板家中,“老鸭汤”“桶鲜鱼”等商城炖菜是店中最受欢迎的农家野味,一天百余人的客流量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苏仙石乡农之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里,十里八村的群众正把采摘来的桑叶、夏枯草等中药材和野生猕猴桃、红薯等农产品拿来销售,“深藏闺中”的土特产搭上了电商平台,年均4万余单的交易量“e路”畅销全国各地;
在山信粮业生产车间,千吨大米在各个智能设备中流动,由30余家农业合作社及种粮大户联建水稻基地所产出的大米走上了百姓的餐桌。
这些变化几乎在商城县每个乡镇都有呈现,共同勾画出商城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商城县发展最快的70年、变化最大的70年、人民生活最幸福的70年。
一组喜人的数字带来佐证:201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104.6亿元,是1949年的26144倍;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1.9亿元,是1949年的1308倍;2019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199.13亿元,是1949年的1422倍。
此外,2017年该县产业集聚区完成产业增加值46.8亿元,在全市产业集聚区中排名第二;2018年,该县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99.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69元,同比增长10.1%,居全市第二;
数字的背后是决策者狠下决心,改变粗放模式的担当。
“在全面奔小康的路上,我们必须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去攻克!”商城县委书记李高岭在全县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发出号召——
号令既出,重任如山。昔日“七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封闭山区,在转型的号角中走出了一条培育壮大产业集聚区、茶产业、旅游产业“三大支撑”产业的新路子。
短短几年,20万平方米的商务中心区建设强势崛起;20幢40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悉数落地,新型装修材料、户外运动器材、建筑用铝合金板材等项目落户集聚区小微企业创业园;46家龙头企业分别与180名贫困户结成长期帮扶对子,提供扶贫专项就业岗位100余个,吸纳贫困户就业300余人。
今年1月至6月,商城县集聚区累计入驻规上企业60家,实现税收收入1.3亿元,新签约落地项目11个,总投资30.9亿元,承担市重点项目16个,目前均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在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商城县用产业振兴为农村“造血”。我们欣喜地看到,优质粮油、茶叶、食用菌、中药材、蜂业等特色产业迅速崛起,建成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26家,培育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0多家,涌现出“山信米”“长园油”“兄弟薯”“詹氏蜜”等多个特色产业品牌,受益贫困人口2.2万余人。
我们看到,在“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下,里罗成、西河等一批新兴旅游品牌如遗珠般被一一发掘,释放生态“红利”,2018年共迎来游客5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2亿元,全县旅游产业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发展,一个“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锦绣蓝图正在缓缓铺开。
如今,大别山红色教育研学中心、黄柏山旅游综合开发、金刚台西河景区、大别明珠田园综合体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新发展茶园、改造老茶园各2000亩计划落地,一批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进一步扩能、扩规模……
且看商城披锦绣,千年华夏呈辉煌。今日之商城是美丽中国·全国创新示范县、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河南省最具竞争力产业集群”金星奖……如此之高美誉度的县城,舍商城其谁?
文旅绘就新画卷
□本报记者 徐 冉
“俺们村一年一个变化。田地变平了,全部实现机械化了;路变宽了,拉粮食的大车也能走了。家家装了自来水,户户都能安空调,河道变清了,村庄变美了,连俺们村里的妇女闲时都跳起了广场舞……一句话:俺们高兴!”9月23日,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信阳庆祝活动在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乡村振兴示范区举行,主会场上泰丰粮油合作社负责人曹启铜代表广大农民朋友表达了心中的喜悦。
里罗城村位于商城县东南部,地处大别山金刚台自然保护区西侧山脚下,全村22个村民组,总人口1790人,总面积13.1平方公里。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仍然是一个闭塞的山区村、贫困村。
“这里以前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盛产的茶叶和板栗也卖不出去。虽然自然生态好,但为了生计,村里80%的青壮年还是选择外出务工。现在这里成景点了,我就回来开饭店了,生意还挺好的!”提起里罗城村,该村交通宾馆老板陈先福打开了话匣子。
将民俗文化挖掘出来、农耕文化丰富起来、红色文化弘扬开来。2018年1月,商城县通过招商,成立了大别明珠田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出河南省首家田园旅游综合体,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成了以原生态风情声名远播的美丽乡村,很多像陈先福一样的村民都在自家的宅基地上改建了具有豫南民居风格的农家乐和民宿,实现了脱贫致富。
“现在茶叶被前来旅游的游客买走不少,明年准备开展游客炒茶采茶体验活动,做大做强茶产业。”里罗城村茶场老板吴健告诉记者。
一条“因地制宜、文旅融合”之路,开启了鄂豫皖三省跨区域合作开发大别山旅游的新模式,自主举办的“里罗城民俗文化旅游节”“观音山民俗文化节”“西河大别山民间文化节”“大别山插秧节”“汪桥一凡农林樱花节”,更是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
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商城县是全国70地庆丰收全媒体直播点之一,也是信阳市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承袭“老家河南”情怀,以“原味商城”为卖点,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感受原汁原味的耕读文化,擦亮了商城“原生态”乡村旅游的金字名片。
油茶唱响致富歌
□本报记者 徐 冉
商城县有座观音山,观音山上有座观音庙,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不知不觉,山上生长出一种植物并结出野果,人们可以用它榨油,就起名为“油茶”。油茶从观音山延绵近百公里,一直长到了该县最南端的长竹园乡。近些年,经过人工培育、管护,这里的油茶越长越旺。
“茶油的收购价年年见涨,今年的行情应该也不赖!”9月18日,望着这片硕果挂满枝头的油茶林,长竹园乡五里山村村民胡海洋的脸上满是笑容,近些年,他承包了土地,发展了近80亩油茶,仅此一项去年就增收近2万元。“我们村家家户户都种油茶,一年收入三四万元的多着呢。”
回想起前两年榨油的场景,胡海洋的双眼充满希望。晒干的茶籽刚送到榨油坊,前来买油的客人就到了,他们提着装油的大壶,从榨油机下接过最新鲜的茶油,不需要提前约定,不需要广而告之,每到这个时候,茶油都销路广开,供不应求。
商城县长竹园、冯店、达权店等10多个乡镇都有着栽培和加工油茶的传统,近几年商城县开始在李集、河凤桥等乡镇营造油茶人工林,昔日一片片贫瘠的山地,逐渐成为一座座“绿色银行”。
“油茶种植是一个有前景、有市场的绿色产业,个体发展固然自由,但若一直保持松散的发展状态,则难成气候,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合作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商城县林茶局林技站站长陈中如介绍说,目前,商城县有专业合作社40余个、年加工500吨以上的茶油企业3家,该县油茶种植面积20万亩,年产茶油160余万公斤,产值接近3.6亿元。
为鼓励油茶产业发展,商城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引导林农建立多种形式的油茶专业合作社,推动油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仅如此,通过品种改良、技术改良,该县油茶种植户提高收益,新培育的高产无性系油茶,能将挂果期缩短5年,亩产增加4倍到10倍。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村村通’‘组组通’也打通了山区油茶运输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到2025年,全县油茶林保有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更长远的目标则是50万亩,让更多的油茶企业和农民从中获益。”该县有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