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专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发展为民 成果惠民


基层文化开出花

□本报记者 张方志

9月25日15时40分,潢川县魏岗乡程寨村文化广场锣鼓喧天,乡村文化大舞台有一场文艺演出激情上演。近1000平方米的场地上已经坐满了闻讯而来的村民,舞台上一群演员打扮得漂漂亮亮,正在进行最后的走场彩排。

“这个广场叫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现在潢川县的每个村都有,建设标准参照的是中宣部‘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七个一’的基本要求,即一个90平方米的文化室、一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广场、一个标准舞台、一套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绿化、亮化。”潢川县委宣传部同志告诉记者。

2017年以来,潢川县扎实推进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2017年完成了全县17个乡镇的83个贫困村中74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2018年下半年,潢川县安排实施全县剩余14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如今,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在潢川县实现了建设全覆盖。

潢川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虽经涤荡,但那种融入血脉的文化基因犹在,那种深厚的文化传统犹存。“我们潢川人从骨子里喜欢文化,爱好文艺。”67岁的许学堂告诉记者。

许学堂是潢川县民间小调爱好者,二十年来,他自费走街串巷,搜集民间小调,为潢川县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时至今日,许学堂还经常携自己搜集的《旱船调》《上梁歌》《打场》等民间传统小调到乡村大舞台上进行演唱。

钟情于文化,爱好着文艺。如今,在潢川县,像许学堂一样的人数之不尽,而民间文艺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氛围更是异常浓厚。“我们的文化文艺群体特别多,文化艺术活动特别丰富。”潢川县老干部艺术团团长汪香兰说,“如果现在要搞一场文艺演出活动,半个小时之内节目就会报满,而且还有很多人挤不上。”

“潢川人民特别热爱文化,热爱生活,而作为政府部门,我们也一直在致力于繁荣基层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真正做到政府搭台,百姓唱戏。”潢川县文化局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

群众喜好,政府推动。在这样的氛围下,潢川县的基层文化活动异常丰富多彩。从文化“三下乡”“春满中原”“百城万场”“群星耀中原”“魅力信阳”“红红火火过大年”到“老村里的新故事”“舞台艺术送农民”“戏曲进乡村”“文艺轻骑下基层”“水城花乡、大众欢乐——百姓大舞台”……一场场群众大联欢,一次次文艺大交流,真正让潢川形成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人人都参与,无处不欢乐”的文化活动态势,也大大增强了基层文化建设的“造血功能”,为基层文化工作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把股股文明新风吹进了基层,大大提高了村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

正所谓墙里开花墙外香,潢川县基层文化事业的繁荣,既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提升了潢川县的城乡品位和区域形象。同时,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不断走出潢川,向全国人民彰显了潢川县过硬的文化软实力。

“潢川县有着悠久的民间文化传统,基层文艺活动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潢川县文化局文化馆馆长樊海自豪地说,“我们有着众多优秀的民间艺人和丰富的文艺素材,有着大量的原创性东西,我们把这些原创性的东西传承下来,再加以修饰,创作出了很多优秀作品、节目。这些作品、节目不仅深得我们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且还获得了外界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潢川县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创作的优秀作品、节目获得了国家、省、市级大奖:《锣鼓闹秧》《鼓娃闹花乡》先后获得第十届全国“群星奖”广场舞比赛银奖、全国第三届少儿才艺展演最高奖“国星奖”;《锣鼓十八番》节目代表河南省文化厅赴澳门参加了由河南省文化厅和澳门政府文化局联合举办的“根与魂”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原创民间舞蹈《霸王鞭》参加了河南省第十二届“群星奖”音乐舞蹈大赛,获得创作、编排两个一等奖……

一水东流,成分南北;两桥相连,独具一格。晚饭后散步,记者来到穿潢川县城而过的小潢河边。流水潺潺,灯光温柔,河风舒畅。河边步道上夜走的行人络绎不绝,各个广场舞场地上音符跳动着,各种小调和唱腔从远处的对岸或近处的行人口中传来。时间犹如这小潢河的水,永不停歇,它带走了数不尽的繁华往事和风流人物,但也留下了世代相传的东西,比如这正日渐繁华的文化因子。

治安保险保平安

□本报记者 夏青云

潢川县区位独特,与周边5个县16个乡镇接壤,交通发达,商贸繁荣,人流物流量大,每年从潢川火车站、汽车站上下旅客达1000万人次,社情复杂,盗抢案件多发,其中盗窃电动车和牛、羊、猪等家畜占侵财类案件80%以上。

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2016年以来,潢川县在全县开展“治安保险保平安”活动,坚持以群众的平安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保险在防灾减损方面的专业优势,在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把居民财产保险与治安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事前防范与事后补偿有机统一起来,努力破解群众反映最多、最不满意的盗窃案件多发问题。活动开展以来,保险公司累计理赔974起案件。

良性互动,提高群众见警率。活动从机制上建立了政府、群众、市场(保险公司)三者互为依托、密切协作、相互监督、良性互动关系。涉保财物一旦遭到损失,这种机制就很快启动。为了及时得到保险公司理赔,挽回财产损失,群众会主动在第一时间报案,为公安机关破案争取时间,解决了以往群众不愿报案及有案不报的问题。公安机关接警后在第一时间出警,开展现场勘查走访、案件认定,提高了群众见警率,有效解决了一些盗窃案件因案值低、公安机关关注度不高的问题。

激励促动,提升防控能力。为鼓励和促进乡镇(街道)进一步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与治安保险保平安活动形成合力,在完成全县54个警务室、208个警务工作站建设的基础上,县政府投资1000余万元,为公安机关“一村一警”工作解决了包括车辆、装备、辅警经费和民警下乡补助等在内的12项问题。同时将城区80人、乡镇(街道)各15人的专职治安巡防队按照2100元∕人的标准移交给县公安机关统一管理,大大提高了群众的见警率、见巡率。

考评推动,提高破案率。为有效遏制盗窃案件发生,倒逼乡、村加强治安防范,倒逼公安机关加大对盗抢案件的侦破力度,切实提高侦破率,降低发案率。活动方案规定,县人保财险公司在不亏损的前提下,设立专项奖励资金,拿出年度保险公司经营成本和赔款之外结余保险费的50%,用于奖励乡镇(街道)辖区公安派出所。

阳光理赔,密切了党群关系。开展治安保险保平安活动,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群众不掏一分钱,只要居民将4类家庭财产在当地公安机关登记备案后就可参加保险。一旦财产遭受损失、报案认定后,即可获得保险公司赔偿,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损失,为人民群众财产提供了制度化长效安全保障,解决了平安建设工作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一元公交”惠民生

□徐泉泉

“公交通到村,抬脚就上车,只要一元钱。现在,我们再也不用为出门难、坐车贵发愁了。”昨日提及“村村通公交”,潢川县卜集镇小袁庄的张克秀高兴地说。“党和政府真是为咱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

以前村里没通公交时,从乡镇到村组主要靠三轮车出行,一般5元起步,群众出行花费高,安全隐患也较大。“以前我不常到乡里来,找车太麻烦。”谈店乡的罗治芳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不安全、不方便,村里离镇有点远”,这是过去交通不便给乡村居民留下的普遍印象。

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到直通家门口、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从昔日的三轮车到干净舒适的公交车;从用半天时间才能从家赶到县城到如今同样的路程,半个多小时即可到达;从“用双脚丈量”到“出门水泥路,抬脚就上车”,“一元公交”极大地便利了潢川县广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出行。

70年波澜壮阔,70年砥砺前行。潢川县融入新时代,开拓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新思路,全力加快乡村交通建设扩容提质,将农村和城市联系得更加紧密,把“村村通公交”当成打赢脱贫攻坚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先导条件,作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强化使命担当,积极主动谋划,开辟到村直通车,努力补齐群众出行短板,让群众切实感受改革发展带来的变化,把发展成果及时转化为人民群众的便捷和实惠。2018年,潢川县通村公交共运送旅客112.3万人次,给群众节省开支500余万元,广大群众纷纷点赞称好。

如今,潢川县272个建制村全部通了客车,所有线路一律公助民营、无人售票,全程票价实行公交模式。线路总里程达1294公里,日运营164个班次,改变了原客运班线单纯从城区到乡镇的辐射状布局,形成了城乡相连、镇村相接、零距离换乘的网络化布局,构筑起“对外快速融入、内部紧密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摸索出了“市场运作、政府补贴、循环运行、闭环管理”的“四好农村路”中“运营好”的新路子,实现村村通公交车,最大限度地满足全县50万名农村居民出行、学生上下学等乘车需求。

“村村通公交”,通的是道路、客车,联系的是党心民心,带动的是乡村发展,带活了运营企业,带动了农村客流物流,已成为广大居民的“幸福班车”,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潢川发展给乡村交通事业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