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城市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兄弟同心 无往不胜


——平桥区震雷山街道对口帮扶平昌关镇陈店村脱贫攻坚纪略

□本报记者 常 征

9月19日,平桥区平昌关镇陈店村文化广场上,没有红地毯,没有鸣鞭炮,没有邀观众,震雷山街道办事处主任闫俊峰将1台“兄弟牌”打复印一体机,送交给陈店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立民,用于该村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子系统的业务管理及省扶贫系统的录入、校对和修改等。

陈店村,东距国道107线6.5公里,北临沪陕高速入口6公里,出山店水库近在咫尺,交通便利。全村拥有9平方公里,辖28个村民组4200多人,其中党员86名。尚有31户65人未脱贫。该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抚摸着尚未启封的包装箱,村党支部书记陈新国说,“上回,震雷山街道负责人来,决定对落实贫困户‘六改一增’给予资金支持。一听说打印、复印机出毛病了,当即就表示支援村里。这不,今个儿就兑现啦!”

2016年以来,作为区定对口结对帮扶联系单位,震雷山街道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的战略,扎扎实实,真情帮扶。陈新国说,“这几年,真像兄弟般,震雷山街道没少帮助陈店村!”

近年来,震雷山街道党工委以“精准扶贫、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为目标,明确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司洪海负责牵头,带领辖区50多名帮扶责任人,因地制宜,一户一策、一户多策,持续进驻陈店村,合力脱贫攻坚,有的放矢帮扶。

走访中,记者发现,产业帮扶系震雷山街道对口帮扶陈店村的特色。

今年4月以来,街道扶贫工作组和陈店村支“两委”,认真商讨,反复磋商,指导其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依托,选择区域优势强、生产效益高、市场前景看好、贴近贫困群众的艾草、莲藕种植和小龙虾、黄鱼养殖等特色产业,以规模经营为引领,发展以科技、能人、家庭为主的示范户30户以上,让贫困户“动”起来,既扶贫又扶智,更扶志。其中,协调有关部门支持成立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从车间建设到加工、贮藏、销售,初步形成了艾草产业链,签订科技扶贫项目分红协议,确保每户年分红连续3年不低于1600元,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全覆盖。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水面黄鱼养殖发展到100亩,丰源农业种植合作社推广莲藕种植和藕虾共作500亩,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水面养殖和稻虾共作发展到400亩,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2018年,村人均收入万余元。

不但如此,街道指导陈店村实施花生油料产业带贫项目,对已脱贫户、未脱贫户进行产业全覆盖,并根据贫困户参与劳动量的多少,让他们获取相应的产业分红,建档立卡贫困户还能享受到粮种补贴、电费减免、政融保、务工交通奖补、自主经营奖补等帮扶政策。截至目前,街道累计投入14万元,支持陈店村产业发展。

陈新国告诉记者,“街道的同志和我们携手招引来了福建客商,租赁村里筹建的600平方米简易车间,进行板栗初加工项目。这样,村里年收租金两三万元,不光是这,还解决了本村四五十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以及周边200余人进厂务工剥板栗,月收入有上千元咧。”

当天上午,在板栗剥壳车间,记者见到贫困户李传海的妻子杜静。因罹患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导致行走不便,杜静坐在小板凳上,边剥板栗壳边自豪地说,“自打震雷山街道闫主任联系我们家后,日子是有些起色了!一个儿子、一个闺女,大的在长台关乡上学、小的上了幼儿园,在外打工的孩他爹也不再操心我们的生活了!现在,不愁吃穿了,孩子的教育,我们的医疗、住房也有安全保障了!”

3年来,街道会同镇、村开发保洁、保绿等社会公益性岗位,多途径组织贫困户参加培训、依靠老乡带动、提供就业服务和信息跟进服务等方式,尽可能地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以增加其家庭收入。目前,陈店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自来水管道覆盖50%以上的村组,达到安全标准;村村通道路硬化,正在争取实施组组通道路项目……群众出行和生产条件大为改观。记者在小街上还看到了客运班车。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动力电入村,生活用电入户,互联网(宽带)入村,移动通信信号覆盖,95%的农户通有线电视。村幼儿园、小学拥有教师30多名、学生800多名,没有辍学现象;贫困户参加新农合100%;扩建后的村养老院占地4000平方米、容纳260人;村文化广场100平方米,文化演出活动阵地有了保障;改造危房8处,新建16处,维修36处,没有居住在危房的群众。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9月20日,街道党工委书记卢睿坚毅地表示:“眼下,我们要抓紧整合辖区社会资源,广泛动员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参与脱贫攻坚,同时要求党员干部进一步通过结对帮扶、捐资帮扶、产业帮扶等路径,和陈店干群一道同心携手,力争早日实现‘先富帮后富,同奔小康路’的愿景,夺取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