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山水红城 精彩纷呈


(上接第一版)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近年来,新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响应党的号召,继承发扬老区优良传统,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下沉到基层一线,把对党的坚定信念和无限忠诚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让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

党员扑在前,万事都不难。

“非常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范书记的指导,让我坚定了生活的信心,让我摘下了‘贫困帽’。”谈及如今的幸福生活,陈店乡山背村村民张保元有感而发。

张保元口中的范书记是新县国土资源局驻山背村第一书记范朝根。在得知张保元为父亲看病一贫如洗后,范朝根多次走访,不仅鼓励他树立信心,还为他“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种植、养殖帮扶计划,并帮他争取到了8万元的2年无息贷款。

张保元脱贫故事是众多基层党员干部为民的一个缩影。为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发挥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作用,新县有针对性地选配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到脱贫任务重的乡镇领导班子中任职,并选派200余名第一书记、近百名科技特派员,组建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建立由优秀党员和优秀人才组成的后备库,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在广大农村形成了“领导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脱贫攻坚势头。

众人拾柴火焰高。新县在脱贫攻坚中不仅重视党员干部个人力量,还把党员干部“拧成团”,集中发力。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在新县泗店乡余河村党支部门前,鲜红党旗状雕塑分外醒目,两边的金色大字闪闪发光。

对于这副字,余河村铁皮石斛产业园负责人刘庆华感触最深:“我在这里建石斛产业园的时候,乡村两级党委给了莫大的支持,帮助解决水源等问题,让产业园顺利建好;在产业园3次遭灾时,又是乡村两级党委给予了及时帮助,让产业园起死回生。没有乡村两级党委的帮助,我的石斛产业园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发展壮大。”

在羚锐公司党员活动室,不仅在醒目位置张贴有党的方针政策,还有各位党员的学习心得。“我们公司如今有7个党支部,在公司党委的组织下,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地方扶贫工作,主动承担了周河乡汤冲、柳铺、冯楼、余冲等6个非贫困村211户632人贫困人口的脱贫攻坚工作。”该公司党群工作部总监汤秋平介绍。

新县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党员示范在致富产业上,依托羚锐制药、毅辉智能制造等龙头企业,推行“党委+龙头公司+基地+贫困户”“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打造了2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建示范点,带动13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3万余名贫困群众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实现党建和产业融合发展。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2018年8月8日,新县正式退出贫困县,成为全市第一个“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两个脱贫县之一。

全域旅游名四方

9月4日,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对首批7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进行公示,新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消息传来,新县人为之自豪。

为何入选?新县有答案。

新县打开思想的藩篱,创新成立了旅游委、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厚重的革命历史、优美的生态环境、多彩的民俗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以红色文化游、绿色生态游、古色乡村游三色旅游精品业态为主导的全域旅游大产业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新县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

金秋时节,走进陡山河乡武占岭,只见一条新修的水泥路蜿蜒而上,路边的漂流河道已经整修完毕,道路尽头的水库正在进行最后的施工。“明年,等山上的水库蓄水后,这里就可以进行漂流了,我们柳湾村就要迎来好日子了。”村支书许敬忠充满了期待。

曾经,这里是荒山野岭、交通不便,贫穷落后。如今,新县转换思维,利用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一期引入资金2.2亿元,着力打造集漂流、温泉度假、古村落、水上乐园、红军洞、拓展训练基地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预计可辐射带动周边刘湾村、白马山村、塘湾村3000多名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美丽经济”也将在此开花结果。

“这里有野生山茶油和葛根粉吗?给我拿点看看。”在周河乡西河村的主题邮局里,来自郑州的游客王志鹏正在挑选土特产。“早听说新县旅游不错,这次过来,看了许世友故里和金兰山,有山有水,不虚此行。”他告诉记者,准备再待两天,不仅要体验下民宿,还要把这个古色古香的村子好好参观下。

“这是您要的水,请拿好。”在许世友故居景区门口约10平方米的小店里,店主袁中青忙个不停。得益于红色游,曾经是贫困户的他,如今每个月能有3000多元的纯收入,不仅摆脱了贫困,还能就近照顾家人。

“2018年共接待游客636.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3.1亿元,全域旅游从业的人员50000多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0多元。”据新县文化广电和旅游体育局局长吴克君介绍,全域旅游唤醒了新县沉睡的财富,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有力促进了老区群众脱贫致富。

民生福祉谱新篇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近年来,新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切实解决民生难题,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七成以上。

“以前,我想离开院子到村里转转都不可能。现在,党委政府对小院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我也能出去转转了。非常感谢县里的无障碍改造。”周河乡毛铺村村民彭道春肢体一级残疾,只能在轮椅上艰难度日。困难之时,党委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其进行了家庭无障碍改造,量身定制了康复训练设施。现在的彭道春不仅恢复良好,还开了淘宝小店,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县作为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攻坚重点县,残疾人达2.56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3359人。近年来,为了解决贫困重度残疾人居家生活难、融入社会难的问题,新县将家庭无障碍改造纳入重点民生实事,累计投入639万元,对840户贫困重度残疾人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为全国各地开展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提供借鉴。

“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和住宿费。凡在我校就读的具有正式学籍的在校生免除每学期学费850元,住宿生免住宿费300元,同时每学期享受国家助学金1250元,每年2500元。”新县高中的潘勇华介绍。

教育是民生之基。2018年,新县发放“一补”资金近500万元,惠及学生8400多人次;发放省定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140余万元,惠及城区贫困学生3500余人次。启动公办幼儿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教育项目56个,高考本科进线率位居全市第一,县教体局、县一高被市政府通令嘉奖,宏桥小学入选全国首批“家校(园)共育”数字化试点学校。

此外,新县完善“五大保障体系”,医疗保障“第三道保障线”覆盖城乡居民;建成电子商务乡、村服务站点各40个,初步实现从“产得出”向“卖得出”,“产得优”向“卖得好”转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3公里,畅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开工建设百城提质项目54个,1万多名群众有望摆脱“蜗居”历史;打造“城市绿景”,建成区绿地率达38.9%,市民充分享受“推窗见绿、出门赏景、起步闻香”惬意生活……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折射出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关切民生福祉的不变情怀和不懈追求。

发展无止境,奋斗正逢时。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县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极大地鼓舞着老区人民。新县县委、县政府决心带领老区人民,高扬红旗,把握老区发展的时与势,融入新时代、奋斗新时代,勇当老区发展搏击者,争做新时代出彩河南人,交上一份中原更加出彩、新县更加出色新答卷。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