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 炜 时秀敏 李 海
大别山,英雄的山,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一直牵挂着革命老区、牵挂着大别山的习近平总书记,9月16日下午,在考察大别山革命老区金寨3年后,再次踏上这片让他念念不忘的红色土地,来到位于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和革命博物馆,缅怀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灵,并与当地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亲切交流。
在烈士陵园,总书记仔细整理花篮缎带,面对烈士展板久久沉思;在革命博物馆,他动情地说,“吃水不忘掘井人”,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9月17日,在庄严肃穆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记者从新县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的话语中,深深感受到老区人民对总书记的衷心爱戴,深切感受到老区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传承红色基因、永远跟党走的坚定决心。
“牢记嘱托,做一根不能断的‘红’线”
“我当时很紧张,但看到总书记温和的笑容,心里很快就平静下来。”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黄德耀说,当他向总书记讲起自家的革命家史时,总书记握着他的手称赞说,“你讲的课是有感染力、说服力的。”
黄德耀出生在红色家庭,一家“六个老红军、三名忠烈魂”。退休前,在新县检察院工作。从2013年起,他登上大别山干部学院的讲台,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革命家史故事,感染着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
黄德耀的先辈中,最广为人知且最早牺牲的是他的外祖母晏春山。1933年,40岁的晏春山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灌辣椒水、钉竹签等酷刑,她始终不透露游击队的去向,最后将敌人引至远离游击队的鸡公寨大花台崖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纵身跳崖。
两年后的1935年2月,黄德耀的爷爷黄本富作为红军便衣队队长,在指挥部队突围时,为了救战友,二次返回包围圈英勇牺牲,年仅36岁。黄本富牺牲仅1个月后,他唯一的弟弟黄成香参加了红二十八军。1940年,在安徽定远县的抗日战斗中,17岁的黄成香英勇牺牲。
为保护红色后代,黄德耀的父亲、仅10岁出头的黄世祥被组织送到了红二十八军,从此踏上革命征程。在那里,黄世祥结识了烈士晏春山的女儿潘凤英,并结为伴侣。新中国成立后,老红军、黄德耀的外祖父潘家年和黄德耀父母主动要求回乡务农。其后,因屡次负伤导致重度残疾的黄世祥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因成绩突出、深受群众信赖,先后任村干部、乡干部、新县县长,直至信阳地委巡视员。
和新县众多革命后代一样,黄德耀一家极少向外人讲述先辈的英雄故事。直到2011年建党90周年前夕,为宣传报道健在老红军,县里找到了他的母亲潘凤英,在他家中意外发现了三本烈士证,“满门忠烈”的往事才就此揭开……
正是在那一年,新县筹划建立一所传承红色文化的大别山干部学院,黄德耀先辈“满门忠烈”的故事被选入教材。从此,黄德耀接过传承先辈红色精神的新任务,踏上三尺讲台,每年授课超过60场。
从《大别山中一家人》到《满门忠烈一家人》,再到《信念的传承》,黄德耀的课程内容精益求精,深受学员欢迎。2018年8月,一名培训学员听了黄德耀的课后感慨道:“从《信念的传承》联系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我看到了与时俱进的大别山精神。”
“总书记对我说‘你也作了贡献的’。”再次回忆9月16日下午的动人情景,黄德耀目光坚定地说:“我要做一根不能断的‘红’线,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好,凝聚强大正能量”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依山傍水,仿古式现代建筑,主体为徽式风格,红檐橙瓦,金碧辉煌。不足10万人口,却有5.5万烈士,这令人震撼的数字,时刻提醒着来到这里的人们去感恩、去珍惜。
习近平总书记与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亲切交流的地方就在这里。陪同总书记参观的还有该馆馆长汪蔚。
鄂豫皖苏区位于大别山腹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创建的根据地之一,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诞生了多支红军主力,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落脚地。革命时期,更是书写了“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的传奇。新中国成立后,这些红色后代继承先烈遗志,或扎根农村,或立足平凡岗位,数十年如一日地为建设国家默默奉献。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勉励新县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和传播,要把先辈们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讲给年青一代听,激励人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汪蔚激动地告诉记者,当时,他就站在离总书记几米远的地方,习总书记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让他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总书记来到我们博物馆,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好,真正让馆藏文物活起来。同时努力做好红色文化的挖掘与宣传,讲好红色故事,开展好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当好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红色基因的传承人,凝聚起老区儿女牢记初心使命、感恩奋进、砥砺前行的强大正能量。”汪蔚说。
“一定要把这一方红色的土地建设得更好!”
“总书记就是站在这里,动情地说‘吃水不忘掘井人’。”吴铁壁是大别山干部学院的一名老师,是中将吴先恩之子。谈及见到总书记时的情景,他记忆犹新。
“习总书记接见时勉励我们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与传播。”吴铁壁说,“退休后,我一直在大别山干部学院从事党性教育工作,总书记的话语重心长,让我的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也更有信心了。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岗位,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为党站好最后一班岗。”
张爱华和潘国章夫妇都是红军后代。夫妻俩55年守护红军洞的故事在老区广为流传。
“红军洞群是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埋着不少烈士的忠骨,是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精神的见证。总书记说‘吃水不忘掘井人’,让我们非常感动。作为革命后代,只要身体允许,红军洞我就会一直守下去!”张爱华说,“我们要继承先辈遗志,把家乡建设好,告慰革命先烈。”
“父亲说过,入党的誓词是‘死不判党’,不死就要找到共产党。”受到习总书记接见的还有一名老红军后代罗传德。他的父亲罗明榜是红军西路军战士,在河西走廊参加过同马家军惨烈的战斗,西路军失利后孤身一人,用了3年多的时间,一直朝东走,寻找党中央。
罗传德表示,这次见到总书记非常激动,感触也很深:“革命老区的先辈们付出那么多,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如今,我们在党的领导下甩掉贫困帽子,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总书记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当然要牢记嘱托,奋勇争先,把这块红色的土地建设得更好,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