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 炜 时秀敏 李 海
从红色首府到创客小镇、从绿色茶园到富民新村、从工业企业到黄河之滨……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先后深入新县、光山县和郑州等地进行考察调研,在我市引起了强烈反响。尤其是9月18日晚,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通过电视、网络、移动客户端等方式,收听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新闻报道后,更是群情振奋,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负嘱托,不辱使命,努力谱写“五个信阳”建设的绚丽篇章,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
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也是习近平此次河南行的第一站。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参观时,习总书记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新县县委书记吕旅说,新县的主题教育已经启动,全县将充分用好“红色基因库”,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原著、原文,学先烈、先进,学党史、新中国史,常学常新,让他们在接受红色传统教育中,锤炼务实担当的作风,进一步守初心、担使命,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不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老区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老区人民生活怎么样?总书记十分牵挂。在田铺大塆,总书记走进一家家创客小店和乡村民宿,询问经营状况,看到乡亲们依靠乡村旅游走上了致富路,十分高兴,肯定了振兴乡村的好做法。吕旅表示,下一步,新县将继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美好愿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光山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看望慰问革命老区群众,体现了党中央和总书记对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的关心关怀,光山全县人民无比激动和振奋。”光山县县委书记刘勇说,“光山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做到‘四个不摘’,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光山86万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务实重干,把党中央提出的重大任务转化为我们的具体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
刘勇表示,下一步,光山要结合自身实际,扶志气、扶智慧、扶产业,爱光山、加油干、奔小康,把光山的事情办好,全面建设中国智慧之乡,进一步提升全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向党中央、向总书记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为红军后代、烈士家属的代表,新县退休干部黄德耀一家出过6位红军、3位烈士。他的外祖母晏春山被捕后受尽了酷刑,仍不为所动,最后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了悬崖,被誉为大别山的“江姐”。如今,64岁的黄德耀作为大别山干部学院特聘教师,讲述自己家满门忠烈的红色故事已经有6年时间。
“我向总书记介绍了我们家的革命家史后,总书记紧紧地握住我的双手,称赞说:‘你讲的课是有感染力、说服力的’,并勉励我们要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和传播,引导人们坚定跟党走。”几天过去了,黄德耀的心情依然十分激动,他坚定地说,“只要我还能讲,就一定好好地讲下去!”
田铺乡不仅拥有许世友将军故里的红色旅游资源,山区绿色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境内的黄毛尖森林公园被省林业厅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以田铺大塆为代表的民国初期建成的豫南民居等古色旅游更是方兴未艾。
习近平在田铺大塆考察调研时,田铺乡党委书记邵燕全程陪同。总书记的嘱托让她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总书记说,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这些年,我们也正是按照这个路子做的,但离总书记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邵燕表示,她将牢记嘱托,发扬大别山精神,带领全乡干群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把田铺大塆的生态保护好、乡风文明传承好,力争把田铺大塆打造成大别山区乡村振兴的样板,打造全景田铺,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光山的油茶品质好、长势旺,近年来已成为全县精准脱贫的一项特色支柱产业,油茶树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摇钱树”。
司马光油茶园是习近平在光山县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十年前的一片荒山,如今已是万亩葱茏,外出务工成功人士陈世法回乡投资,回报桑梓,目前已发展油茶、茶叶、花木种植3万亩,其中仅油茶就有1.7万亩,带动近3000名群众就近就业、290多户贫困户脱贫。
“总书记说,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这是对我们油茶产业发展的充分肯定,对我们是巨大鼓舞!”陈世法兴奋地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要把油茶产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加油干,奔小康!”
“我们向总书记汇报了我们贫困户是怎么脱贫的,没想到总书记那么和蔼可亲,鼓励我们要发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致富。”光山县文殊乡朱贩村贫困户邹增勇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流转土地60亩,发展稻虾共作,年收入10多万元,不仅脱了贫,而且成了致富带头人。他说:“总书记的鼓励让我对未来更有信心了!”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