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大别山精神永放光芒


杨士杰

大别山,是一片充满了红色记忆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一代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足迹,在这片土地上,大别山革命军民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奇迹,在这片土地上,更孕育出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宝贵精神。今天,我想带大家一起走进大别山28年烽火岁月,一起感悟伟大而崇高的大别山精神。

坚守信念是大别山精神的灵魂。1927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黄麻起义爆发,革命的红旗第一次插上了古老的黄安城头。但是由于敌人的疯狂反扑,解放21天的黄安县城失守,新县箭厂河一带遭到敌军和清乡团的残酷镇压。敌人把一块不足30平方米的稻田当作刑场,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00多人。在这些悲惨牺牲的人群中,年纪最大的是黄泥塝湾75岁的普通百姓高厚建,最小的是四角曹门村16岁的赤卫队员吴狗娃。在这里被害的革命烈士程怀天,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捕后,敌人剥光了他的衣服,施以酷刑,程怀天英勇不屈、严词拒绝,只字未说党的秘密。被害前,他慷慨写下就义诗:投身革命两春秋,遗憾壮志尚未酬。烈士骨头钢铁硬,志在救国救神州。砍头只当风吹帽,甘洒热血绘锦绣。敌人把他押到这块稻田,将他的四肢钉在门板上,惨无人道地砍掉了他的手和脚,数九寒天,大雪纷飞中,26岁的程怀天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壮烈牺牲。30平方米,300多人,也就是说这里的每一平方米,至少倒下烈士十多人,随地抓起一把泥土,都能攥出血来! 从此,人们把这块被鲜血浸透的稻田称为“红田”。

在新县箭厂河,还有一位大别山的“刘胡兰”——肖国清。肖国清出生于1917年,10岁那年,被革命领路人吴焕先吸收进了革命队伍,14岁时,她担任了箭厂河乡的共青团委书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8月,为了掩护群众撤离,肖国清不幸落入清乡团手中。敌人要她说出游击队的下落,可肖国清只有三个字:“不知道!”敌人恼羞成怒,残忍地将她的头发一缕一缕地拔下,头发拔光了,敌人又用竹签一根根地钉入她的手指,钉进去,再拔出来,然后再钉,肖国清疼得昏死过去。可是每次醒来,她的回答还是三个字:“不知道!”敌人无计可施,将她押到一个挖好的深坑前,咬牙切齿地说:“小共匪,再不说出游击队在什么地方,就活埋了你!”肖国清依然毫无畏惧,敌人便疯狂地将她推下。肖国清以年仅16岁的生命,谱写了永生的诗篇。

在大别山,像程怀天、肖国清这样的烈士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为什么能在敌人的枪口和屠刀之下,如此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对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念和永跟党走的决心。

胸怀全局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1935年10月19日,经过万里转战,中央红军到达陕甘根据地。入冬临近,陕北天寒地冻,部队吃饭穿衣的问题迫在眉睫,毛泽东想到了几天前才第一次见面的徐海东,就挥笔写下借条:“海东同志,请你部借2500元给中央,以便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徐海东二话不说,马上叫来军团供给部长查国祯,询问家底。得知部队也仅剩7000元,他对查国祯说:“毛主席开口向我们借钱,说明党中央、中央红军比咱们还要困难。我们就是不吃、不穿、挨冻受饿,也要支援党中央!”他即刻派查国祯把5000块大洋送给了中央红军,并从人员、物资上全面支援中央红军。这让毛主席记了一辈子,他曾多次说:“那时候,多亏了那5000块大洋啊!”

1947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以破解国民党对我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刘邓大军所在的鲁西南,距大别山千里之遥,路上又有汝河、淮河等河流阻隔,以及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军队围堵,在这种情况下让一支大军孤军深入国统区,没有后方,没有补给,其艰难危险可想而知。可是中央电告刘邓:“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以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刘伯承、邓小平权衡全局,决定立即南下,邓小平在出发前表示:“只要我们提前南下,换来全局的胜利,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成为解放战争重要的转折点。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大别山军民以高度的责任自觉,无比宽广的胸襟,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深刻诠释了什么是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

团结奋进是大别山精神的风格。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红二十五军长征后,高敬亭重建了红二十八军,当时,主力红军加上伤病员、便衣队总共不过3500人,被敌人分散围困在各小块根据地里。在如此艰难的形势下,红二十八军仍然时时不忘维护群众利益,千方百计营救被捕群众。每到一地都开仓放粮,分给贫苦群众。严格执行红军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赢得了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与爱戴,甚至用生命去保护红军。1935年秋,敌人在今天的新县进行“清剿”,看到一名红军便衣队员进了村,可就是搜查不到。敌人集合全村人审问,老百姓没有一人说话,连小孩都守口如瓶,敌人当场杀害了3位村民。面对屠刀,全村百姓宁死不屈,最终保住了这名红军便衣队员。在极度缺衣少食的情况下,老百姓宁愿自己饿着肚子、打着赤脚,也要将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缝军装。正是群众的无私支援和军民团结,红二十八军才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坚持了敌后三年游击。

何大妈是罗山县铁铺何家冲人,她的两个儿子参加红军后先后牺牲,丈夫何胜群为给红军挑送粮食受伤后去世。孤身一人的她仍然提着竹篮,四处为红军搜集情报,转送物资。1934年秋的一天,一位名叫余占海的伤员被反动民团发现,为了不让他暴露身份,何大妈谎称余占海是自己的儿子。为了打消敌人的疑虑,何大妈用敌人的枪托,狠狠砸向自己的右眼,一时鲜血迸流,昏厥在地。红军战士余占海得救了,何大妈的右眼却永远失去了光明。

在长期艰苦的斗争中,党和军队始终充分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大别山人民始终坚信党的领导、坚定信念跟党走。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生死相依,革命的红旗才能始终高高飘扬在大别山上。

勇当前锋是大别山精神的可贵品质。在中国革命的重要关头,大别山革命军民始终牢记使命,敢为人先,敢打敢拼,勇当先锋。1934年11月16日深夜,在罗山县何家冲的大银杏树下,政治委员吴焕先宣读了《长征出发宣言》,红二十五军冒着寒风冷雨,踏上西征北上的征程。长征中,红二十五军勇做开路先锋,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孤军北上,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历经无数次恶战血战,终于在1935年9月率先到达陕北,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建立在陕北立下了特殊的功勋。毛主席称赞红二十五军为“中央红军之向导”。先锋固然光荣,却意味着更大的牺牲。作为一支孤军,红二十五军几次陷入绝境,伤亡惨重,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积劳成疾病逝在陕南,政委吴焕先在临近长征胜利的前夕牺牲在甘肃泾川,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在庾家河血战中身负重伤,还有很多红军战士倒在长征路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我曾经重走过红二十五军长征路,在庾家河战斗遗址,一座座红军烈士墓坐落在山岗上。他们都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但在十来岁的年纪、风华正茂的时候,年轻的生命就戛然而止,永远长眠在异乡的土地上,大别山成了他们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很多来学院培训的学员问过我,为什么大别山革命先辈能够前仆后继、九死不悔?为什么大别山军民能够孕育这样伟大的精神?我想一定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指引。大别山革命历史就是一部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大别山精神就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面对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革命者们持续不断的奋斗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今天,大别山精神已经成为激励我们凝聚共识、励志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省委书记王国生在信阳调研强调:要用好大别山革命教育资源,大力传承弘扬红色传统,展现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作为大别山精神的传承者、革命老区的建设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有决心、有信心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齐心协力谱写大别山老区改革发展新篇章,让伟大的大别山精神焕发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此文系大别山干部学院教师杨士杰在9月12日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发言)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