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梦圆时,我再回家”


——记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息县弯柳树村驻村第一书记宋瑞

□本报记者 时秀敏

9月14日晚,音乐情景报告剧《弯柳树的故事》在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大讲堂首场亮相。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演出人员都是当地的农民和表演志愿者,没有一位专业演员。但他们真挚的情感、本色的演出却将弯柳树村蝶变的故事演绎得生动到位,深深折服了观众。而数次让人感动落泪的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驻弯柳树村第一书记宋瑞。

连续7年驻村,2次放弃回城,3轮驻村坚守扶贫一线。7年来,宋瑞以弯柳树村为家,带领贫穷落后的弯柳树村蝶变成文明新风扑面的现代化新农村,走出了一条文化扶心、产业扶贫的乡村振兴之路。

是什么力量让宋瑞在贫困村坚守7年?她的答案只有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找寻初心:千里之外担使命

弯柳树村位于息县路口乡南部,是省级贫困村,全村462户,三分之一是贫困户。

2012年10月初,宋瑞从省城郑州来到了弯柳树村。看着杂草丛生、垃圾围村、污水横流、死气沉沉的村庄,想着肩负的责任,她暗下决心,要用满腔热血,融化村民的满面寒冰,让弯柳树村的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

然而,弯柳树村很快给了宋瑞一个“下马威”:当她千辛万苦争取的40万元支持百户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业的扶贫资金下来时,竟然没有一人去,还“理直气壮”地说:“直接给钱就行了,让我们搞科技种植、养殖,我们不会!”

给钱都不要,这贫该咋扶?!

那是一个不眠之夜。躺在贫困户邓学芳家没有院墙的旧房中,宋瑞不知何去何从。她突然很想家,想打退堂鼓。但是,她又想起了焦裕禄书记的话:“我是个共产党员,只要党需要,我就克服一切困难完成。”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7年的知青岁月:15岁离开北京到梁家河,勇闯生活、劳动、跳蚤、思想“四关”,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22岁离开梁家河时,他已找到了“此生要为人民办实事”的初心和使命!

“我所面临的问题,跟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面临的‘四关’、焦裕禄在兰考面临的‘三害’相比,算得了什么呢?在困难和考验面前,我怎能当逃兵?!”在当天的日记里,宋瑞写道:“留下来、干到底,不改变弯柳树村的面貌,决不收兵!”

践行初心:咬定青山不放松

认定了方向,宋瑞不再犹豫。先从改变脏乱差的环境做起,她带着志愿者毫不犹豫地直接下河,捞起异味浓重的垃圾袋。老支书陈文明、房东邓学芳被感动了,率先行动起来;一部分等待观望的村民也主动带头,加入到清洁家园的队伍。

集中攻坚20多天,拉走100多车压缩后的垃圾,看着干净整洁的家园,村民们笑了。

来不及擦去脸上的汗水,宋瑞又动员爱心企业家捐资30万元,在村头建起一个可容纳200人听课的简易板房,开启了息县第一个村级“道德讲堂”。

德孝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村民的心田。弯柳树村变了,民风淳了,风气正了。他们自发成立了义工团,还办起了孝亲敬老“饺子宴”,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全村65岁以上的老人欢聚在道德讲堂,吃一顿热腾腾的全村团圆饭。母慈子孝、邻里互助的淳朴民风回来了……

弯柳树村“十大好媳妇”“十大好村民”“十大好婆婆”披红戴花的照片和事迹被张贴在村文化长廊上,格外醒目。

贫困户邓学芳被评为“十大好村民”。这个满身疾病、一直受穷的老人,领奖时老泪纵横:“宋书记不嫌俺穷,住在俺家,是给俺一个光荣啊!俺没什么能报答她,她干啥俺就跟着干啥!”

“东方出了红太阳,我手拿锄头心向党,要问我干劲为啥大,习主席带领我们圆梦想。”目不识丁的老人从心底唱出的这首《手拿锄头心向党》,唱响了弯柳树村!

村民觉悟了,但由于历史原因,弯柳树村“两委”班子软弱,党员队伍涣散。这个“倒挂”问题深深地困扰着宋瑞,怎样才能建强基层组织?

听说种粮大户许建是个能人,宋瑞便前去拜访,六次未遇,第七次,许建二话没说,跟着就走。就这样,水电工王守亮、粮食收购大户汪学华、驾校校长陈社会等致富带头人都被充实进村“两委”班子,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民的内生动力都大大增强。

民风淳朴了,班子建强了,宋瑞心中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让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变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项目?”她动员51户村民每人以500元保证金入股,成立弯柳树村德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带领村民创收300多万元。

人心一变,奇迹出现。弯柳树村吸引7家企业到村投资,发展“生态酵素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德孝文化旅游业,还建起了电商物流园,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2000元,提高到2018年的11727元。

坚守初心:待到梦圆再回家

7年来,宋瑞熟悉了弯柳树村的一草一木,却远离了400公里外的家和唯一的女儿。女儿结婚了,女儿生宝宝了,宝宝会叫姥姥了。每每隔着屏幕,听着宝宝奶声奶气地叫:“姥姥抱抱!”她总是移开视频,擦去眼泪,笑着安慰女儿:“别人的孩子帮一把,自家的孩子长一拃。”

7年来,宋瑞和弯柳树村乡亲们成了一家人,谁家有大事小情,都会找她。乡亲们知道宋瑞爱吃青菜,就偷偷把摘好的青菜送到她住的小院里,或者挂在门把上。宋瑞最爱的拖鞋、草帽、凳子都是乡亲们亲手制作的。

这份厚重的情谊和沉甸甸的责任,让宋瑞一次又一次选择了留下。

2015年8月,宋瑞第一轮驻村即将期满时,女儿临产在即,家人都盼她回去,女儿更是不停打来电话:“妈妈,我挺害怕,您回来吧!”可最终,女儿等来的,是宋瑞要求留下的消息。

2017年10月,宋瑞第二轮驻村即将到期时,河南调查总队领导到村调研,村民们得知后一下子都涌到了村部,他们送来锦旗,哭声一片。息县县委也向总队党组和上级组织部门递交了长达5页的挽留报告。

宋瑞回家的脚步,再次停在了弯柳树村。

今年6月28日,中共中央外联部在兰考举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会上,中非团结一心运动全国执行书记、政府前总理萨兰吉被宋瑞的故事深深感动。他称赞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当中发挥了非常关键和强有力的作用。他紧紧地握着宋瑞的手说:“你们这些驻村第一书记,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让好的举措能够开花结果,所以才能取得这么好的成效。”

在宋瑞看来,萨兰吉点赞的,不是她个人,而是她身后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9月7日,作为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23名火炬手之一,宋瑞参加了民族之火的传递。

回到弯柳树村,宋瑞在日志中写道:“我有信心,和乡亲们一起,再大干一场,2020年向党中央交出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小康村、文化村、幸福村!梦圆时,我再回家。”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