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 车)今年以来,淮滨县结合农村生态实际,把治理农村污水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明确思路,精准发力,有效破解了“因水不稳、因水不兴、因水致贫”发展困局,为全县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和保障。目前,全县共规划治理5436处,总投资10960万元,已完成5146处,完成投资10302万元。
高站位谋划。该县相继召开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学习传达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四水同治”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淮滨县“四水同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淮滨县“四水同治”工作方案》,明确重点项目28个,概算投资115亿元。5月中旬,县、乡先后召开了“四水同治”工作会议,对“四水同治”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同时,该县结合实际,把农村污水治理作为主要任务来抓。按照“覆盖全面、群众受益、效果良好”要求, 坚持即排查与即整治相结合、治源头与治重点相结合、清积淤与通水系相结合、提升工程与涵养生态相结合,着力消除全县16个乡镇(街道)274个行政村的所有农村污水,全面改善农村水环境。
全方位摸底。污水治理求实效,查清问题是前提。该县对各乡镇的塘湖沟渠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确定水系位置,统计水域面积,登记造册并统一汇总,确保一处不漏、数据翔实;并对居民生活、旱厕等污水排放口位置、初期雨水径流、畜禽养殖、农药喷洒等点源和面源污染进行调查。
多方式治污。查清问题所在,明确治理方向。该县结合实际,狠抓源头治理。由县城市管理局牵头,指导乡镇全面排查,即时关闭向自然水体直排的居民排污口。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指导乡镇改造现状厕所,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水体。抓工程治理。由各乡镇(街道)结合排查情况,实施改造、清淤沟塘,保证清淤后回水水质满足“无黑臭”的指标要求;实施水系连通,沟塘路面两侧利用涵管连通,非道路阻隔的沟塘,采用新开挖沟渠直接连通。抓管理提升。该县对治理后的工程,由乡村安排人员加强水面巡查,及时打捞水面漂浮物,清理岸边生活垃圾,在护坡上植草植绿。
大投入保障。污水治理,是群众所盼,是生态所需。为提高工作积极性,促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落实,县财政统筹资金1.096亿元,对完成污水治理工作任务,并通过验收的村,按照每村40万元的标准予以奖补;对治理不达标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到位的,一处扣除补助资金1万元,同时给予通报批评。
严标准求效。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涉及排涝沟疏通、灌溉渠道整理、大塘整修、堤防整修等多个类别。治理结果如何,能否发挥效益,关键在质量。为此,该县安排有关业务部门,分类明确了排涝沟疏通、灌溉渠道整理、大塘整修、堤防整修等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要求各乡镇严格按标准组织实施,县专项工作验收小组依据标准逐一实地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