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清新平桥 活力四射


□本报记者 李华银 周海燕

李 海 张方志

初秋的平桥,城区依然是花红草绿、生机盎然。

平中大街宽敞笔直,两旁人行道新铺的透水砖古朴雅致,彰显环保理念;育才、人大胡同立体垂绿、繁花点缀,一片绿意盎然;世纪广场智慧阅读空间,吸引了广大市民在此体验“小资”文化生活……

时代在变,城市也在变,在平桥,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正真切回应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作为我市的重要中心城区之一,平桥区紧扣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科学部署,勇于担当,敢于争先,把创文作为建设美好城市的重要机遇,确定了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统揽城乡建设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大城市建设的投入,各项基础及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有了较大提升,城市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按照“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的要求,将老城区“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和新城区建设统筹起来,着力做好“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篇文章,突出平桥特色、豫风楚韵风格,努力打造生态优良、宜居宜业的平桥城区,实现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从群众最关心的医、学、住、行开始,谋划城市‘双修’项目21个,总投资273.4亿元,加快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修复城市生态,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规划引领高品质。用总规、控规、修建性规划、城市设计引领平桥新、老城区的发展,以高品质进行城市设计,打造平中大街、政检胡同、育才胡同、新时代胡同等具有“豫风楚韵”的平桥街区;大力实施浉河三期建设,建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最美生态新城区。

生态修复美环境。实施了平西大街、平中大街、龙江路、平安大道、世纪广场等一批绿化提质改造工程,探索实施楼顶绿化、立面绿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基础上,以艺术的眼光持续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实现一街一品、一街一景,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加快推进内河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建造游园、绿地,打造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设施修补硬基础。大力实施畅通工程,着力打通“卡脖路”“断头路”,对城区8条主干道49条背街小巷进行整修,逐步建立起内畅外通的循环交通体系。同时系统布局交通信号、公交站亭、立体停车场、垃圾中转站、公厕等配套项目,让群众享受更加便捷的城市生活;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提升医疗、教育水平,启建妇幼保健院医疗保健综合楼,新建区二小、三小、市五中分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建成全省唯一的航空高等职业院校,成功入围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文明创建显魅力。实施“一把手工程”“花点钱工程”“全民参与工程”“常态长效工程”,将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双修”、百城建设提质、全国森林城市建设、环境污染防治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动平桥城乡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加大创文宣传力度,深化“六文明”行动,积极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街道、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完善严管重罚机制,着重抓好市容市貌“治脏”、生态环境“治污”、交通秩序“治堵”、违章建筑“治乱”等四个方面工作,开展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文明建设成效稳步提升。

大力实施浉河三期建设,打造全市最美最优最生态的新城区;传承信阳本土文化,唤醒城市记忆,把中山铺打造成豫南风韵十足的“城市会客厅”;同时,完善提升绿化、道路、学校、医院、公厕等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了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增添生态宜居的平桥城区新魅力。

要“面子”,更要“里子”。在抓好城市“双修”、全面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同时,平桥区发挥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在广大城乡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修复生态环境,提升创建内涵,擦亮平桥名片,让文明之风吹遍平桥大地。

过去十年间,平桥区坚持“以人为本,为民创建”的宗旨,在“创卫”、“创文”工作中,对城区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农林路、邮电路、兴隆街、亚兴民心街等一大批遗留城市顽疾得以根治,还路于民,世纪广场周边、龙江大道沿线等存在多年的烧烤乱点得到彻底整治,为全市六城联创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内容详见今日T1-T4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