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我市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二场新闻发布会

“一城一区三基地”发展战略助推淮滨“美丽蝶变”


□本报记者 向 炜

9月6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各县区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78万淮滨干群干得充实、走得坚定、拼得努力,全县各项工作呈现出“稳、进、好”的发展态势,由快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水患大县”的美丽蝶变、“洪水走廊”的成功突围。

“我们坚持把‘水’‘绿’作为城市底色,全力做好以绿‘荫’城、以水‘润’城大文章,实施东西湖改造工程、建设淮河文化主题公园、谋划水系连通工程,打通城市绿色水系,增加了城市灵气。”淮滨县县长梁超说。

“水景生态园林县城”更加靓丽

作为河南省首批百城提质工程试点县、全市唯一一个在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百城提质工程工作先进县,淮滨县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明确“水景生态园林县城”的发展定位,三年来谋划项目26大类267个,匡算总投资488.3亿元。

截至2019年7月底,全县完成投资256.85亿元,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目前,淮滨县城市框架拉大到44.9平方公里,严格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规划要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呈现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的生态画卷,成就了“五百里水路一座城,生态体验在淮滨”的诗意繁华。

临港经济区发展前景喜人

淮滨优势在港,特色在水。

作为淮河中上游最大的内陆天然良港,在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淮滨立足河南省最大内陆港口这一独特优势,做活水文章,变水害为水利,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着力建设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单体港口,推进与海上丝路无缝衔接。

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规划面积106平方公里,谋划项目31个,概算投资123.7亿元,信阳淮滨港经济综合示范区前景无限可期,有望成为信阳经济发展新引擎,形成“北有郑州航空港,南有信阳淮滨港”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大基地”建设风生水起

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近三年,淮滨县签约省外资金项目近200个,金额高达150亿元,连续多年排名全市第一。

作为“中国弱筋小麦第一县”,淮滨发展种植弱筋小麦70万亩,拥有食品加工企业22家,年产值50亿元,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条龙产业链条。纺织产业由中原地区最大的化纤纺织生产基地向中西部最大的化纤纺织生产基地迈进。淮滨船舶畅销于整个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素有内河航运“十船三淮滨”的美誉。

“三基地”建设,撑起了淮滨工业经济“四梁八柱”,“两条腿”走路的淮滨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人民群众福祉持续增进

脱贫攻坚步步为赢。作为河南省最后一批、信阳市唯一一个未脱贫县,淮滨脱贫攻坚绩效考核连续三年位居省市前列,今年将有望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今年6月、7月,淮滨县空气质量连续两月在全省排名前20位。淮干国控断面水质1-7月份均值为三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群众就医条件显著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创建得到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认定。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县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淮河博物馆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成功创建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