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组织动员千家民营企业,对1235个深度贫困村实行结对帮扶“全覆盖”。曾经基础差、底子薄的深度贫困地区,如今面貌日新。淅川县绿色产业生机勃勃,“长中短”三线结合越走越稳;卢氏县金融扶贫效力日显,群众脱贫路上“无风险”;嵩县依托自然禀赋和龙头企业,特色种植和旅游产业渐成气候。
实招迭出,帮扶特殊困难群体。省直有关部门统筹协作,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3860元,贫困群众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03元;上蔡县深入开展“重度残疾托养”帮扶,实现“托养一人,脱贫一家”;平舆县创先实施“互联网+医疗”,让群众足不出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太康县大力实施“五养模式”,让每一个特困老人都能安享“夕阳红”。截至目前,全省83.2万人享受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各地托养重度残疾人4045人。
握指成拳,力促“两不愁三保障”。以14个重大专项工作为抓手,我省围绕“难点、痛点”问题下足绣花功夫,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对4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精准核定,今年计划改造9.08万户,实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投资18.86亿元,对2095个村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群众吃上安全水、放心水;上半年资助贫困家庭学生98.1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200所,全面消除因贫失学辍学。
衔接乡村振兴 紧盯产业不松劲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是第一场硬仗;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发展是第一要务。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持续壮大特色产业,带贫成效持续显现。
传统产业换挡升级。在济源市王屋镇罗庄村,海拔近千米的高山上种了上千亩有机蔬菜,村民亩均收入6000元以上;太康县探索构树扶贫“1+N”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580户2300人稳定脱贫;潢川县组建院士工作站,建成稻虾共作示范基地3500亩,带动60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4500元。
新兴产业增添动能。为了激活“避暑经济”,今年8月栾川县继续举办高速免费活动,仅8月4日一天全县接待游客就超过10万人。据初步测算,当月该县贫困群众的家庭宾馆户均增收可达3万元。此外,电商扶贫等新兴产业也为脱贫攻坚增添了新活力。截至6月底,全省累计建成村级电商扶贫点超2万个,覆盖6138个行政村。
三产融合加速推进。封丘县投建“万亩花海”、东湖湿地、青龙湖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带动7000多名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叶县大力支持春晓农业基地,使其发展成集现代高效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园,带起周边数镇贫困群众。今年以来,全省各地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速推动三产融合,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奔小康夯实了基础。
“龙头”带动产业链,“特色”提升价值链,“电商”串起供应链,乘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东风,我省的扶贫产业不断壮大,挑起脱贫攻坚的“大梁”,也架起衔接乡村振兴的“金桥”。数据显示,目前全省有55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参与带贫,带动贫困户44.78万户;已培育1.4万家带贫农民合作社,带动贫困户24.47万户;截至7月底,全省实施产业扶贫项目7823个,参与贫困户284.25万人次。
铆足全力,咬定目标使劲干;尽锐出战,不获全胜不收兵。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这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这是全省脱贫攻坚战线助力中原更加出彩的首份重量级答卷,更是一亿中原儿女献礼新中国70华诞的赤子情怀。
摆脱贫困,迈进小康,河南蹄疾步稳、全力以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