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 野 李 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健康扶贫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作为牵头部门,信阳市卫生健康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县区、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始终坚持以健康扶贫工作统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局,强化领导、建章立制,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得到有效缓解,贫困人口的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日前,就我市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以及如何进一步做好健康扶贫工作、助力脱贫攻坚等问题,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亚玲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怎么样认识健康扶贫所发挥的作用呢?
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努力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要把“基本医疗有保障”作为扶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奋斗目标之一。我市统计数据显示,因病因残致贫人员占未脱贫人口的一半以上,健康扶贫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脱贫攻坚战的成败,是脱贫攻坚的前提和基础。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就明确提出了“以健康扶贫工作统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局”的总要求,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健康扶贫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坚持工作重心、工作时间和工作力量向健康扶贫倾斜的工作思路,尽锐出战、攻坚克难,举全系统之力,把这项事关决胜全面小康、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民心和民生工程抓紧抓实,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当前,脱贫攻坚正处在四个关键时期,即集中总攻向决战决胜转变的关键时期、注重脱贫数量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的关键时期、逐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脱贫攻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虽然我市已有7个县实现脱贫摘帽,但越到关键时期,我们也更加认识到脱贫摘帽只是阶段性成果,绝不是最后的胜利。上级也明确指出,65岁以上老年人和因病因残致贫人员是目前脱贫攻坚的重点人群。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始终把健康扶贫摆在卫生健康工作的突出和首要位置,集中各种资源和力量解决好因病致贫、返贫的难题,坚决做到靶心不变、责任不变、力度不减、效果不减,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战。
记者:开展健康扶贫,都有哪些具体明确的工作目标?通过近些年的工作,这些目标是否如期实现了,都产生了怎样的社会效果?
答:健康扶贫工作的总目标,就是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不生病或少生病”,减少因病致贫返贫。具体到河南省和我市,就是要如期高质量实现“三个100%,两个90%”的工作目标,即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100%——群众医疗兜底有保障;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合格乡村医生覆盖率达到100%---群众就近看病就医有保障;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公共卫生服务有保障;贫困人口看病就医实际补偿比达90%——群众享受报销补偿有保障;县域内就诊率达90%——确保群众“大病不出县”。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特别是卫健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三个100%,两个90%”的工作目标基本实现——贫困人口25种大病救治率达到100%,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等4类重点慢性病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每个村有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和一名合格村医;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4.85%,处于全省前列;全市贫困人口平均报销比为94.8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2个百分点。全市健康扶贫各项重点监测指标也始终处于全省前列。2018年,全市因病致贫返贫人数同比减少8.9万人,健康扶贫对全市脱贫攻坚贡献率达到47.2%,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突出贡献,更为全市7个贫困县顺利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时任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先后到我市视察健康扶贫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2018年,光山县还受到国家卫健委和国务院扶贫办通报表扬;我市还多次在全国、全省进行健康扶贫工作经验交流。
记者:在推进健康扶贫落地见效过程中,市卫健委采取了哪些具体的工作举措?
答:主要包括6项措施:一是建立高效工作机制。在健康扶贫工作中,推动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系统内联系包片三大工作机制,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卫生健康系统内部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常态,全力推进健康扶贫各项政策落实。二是完善医保救助政策。在实现贫困人口应保尽保的基础上,除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外,由财政按照每年人均不低于100元的标准,建立贫困人口第五道医疗保障线。对保障对象范围内合规自付医疗费用报销90%以上,合理自费医疗费用报销50%以上,仍然负担较重的,再给予一定补助。三是做好疾病分类救治。按照“三定两加强”的原则,对于现阶段确定为25种大病患者开展集中救治,实现贫困人口家庭签约医生全覆盖,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4种慢病的贫困人口至少每季度随访一次,并为贫困人口每年开展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四是夯实基层医疗服务基础。连续两年将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提升纳入市政府年度“十件实事”,抓住机遇,积极筹措资金,在全市开展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造,实现了“五个一”标准化建设。同时,利用省市三级医院对县级医院、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等额对调式”帮扶、互联网+技术等措施,推进人员和技术下沉。五是出台便民利民措施。全市10个县区275家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均设立了贫困人口导诊台、爱心病房,建立贫困人口看病就医“绿色通道”,并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累计实施结算约42万人次,免收住院押金约8.4亿元。制作发放23.7万个健康扶贫爱心保健箱,免费配备常用药品和健康扶贫政策、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累计开展义诊活动2317次,为25万人次提供了多样化的健康咨询和诊疗服务。六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以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能力建设为重点,在全市二、三级医疗机构中强力推进胸痛、脑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五大中心建设。加强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业、医技科室,进一步明确妇幼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的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同时,积极总结息县医共体改革经验,在全市推广实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快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记者:目前在健康扶贫工作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答:一是对健康扶贫工作艰巨性、长期性的思想认识还有待加强。部分贫困摘帽县的干部思想认识还有偏差,认为已经脱贫摘帽了,可以松一口气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下降。二是对健康扶贫政策理解执行有偏差。如少数县区对基本医疗有保障标准与健康扶贫任务之间关系的理解不到位。混淆了标准与任务的关系,出现了只强调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对贫困人口疾病分类救治和其他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实重视不够的现象。三是健康扶贫政策和健康知识知晓率仍需提高。四是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仍存在短板。村卫生室产权公有化率低,村医年龄偏大,业务能力偏低等问题。五是“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依然存在,实现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任重道远。
记者:请谈一谈我们健康扶贫工作下一步的打算?
答: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和国家扶贫办于7月11日召开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继续坚持以健康扶贫统揽卫生健康工作全局的思路,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工作总要求,进一步提升站位,强化担当,紧紧依靠市、县党委政府,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用足用活政策,补强补齐工作短板,夯实基层基础,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一是继续落实好贫困人口第五道医疗保障线制度,通过完善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等措施,强化医疗救助托底保障能力,稳步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受益水平,使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90%左右,建立起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医疗保障长效机制。二是做实做细分类救治工作。在巩固救治率100%的基础上,对全市25种大病贫困患者澄清底数、动态管理、因病施策,确保救治的质量和效果。规范贫困人口慢病签约服务,既要“应签尽签”,还要提升履约质量,努力实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满意一家。三是继续实施好“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等便民惠民措施,让贫困群众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四是落实好“等额对调式”帮扶措施,持续开展村医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卫生健康服务。五是继续高质高效完成好妇女“两癌”和新生儿“两筛”全省民生实事工作。
记者: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采访就要结束了,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答:也谢谢您,谢谢大家对市卫健系统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