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开放的河南更出彩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专场新闻发布会实录

(上接第一版)这些年,全省上下已经形成了从“要我转”向“我要转”、“被动转”向“主动转”、“点上转”向“面上转”的良好氛围,河南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呈现出勃勃生机和崭新局面。

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三个方面: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调结构,把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供给效率明显提高。首先是推动产能结构调整。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要求,着力去掉“剩”的、拉长“短”的、增加少的、扩大优的,使供给侧更好地适应需求侧要求,增强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性。其次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省委、省政府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12个重点产业为突破口,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实施绿色改造、智能改造和技术改造,目前全省已经形成了装备制造、食品两大万亿级产业和以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等为代表的19个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比如洛阳,在制造业方面有良好的基础和竞争优势,这些年他们把智能装备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抓住不放,依托中信重工和一拖集团、轴研科技、德平科技等一批企业的支撑,装备制造业规模已经超过千亿级,特别是刚才大家在展厅内看到的中信重工制造的消防机器人目前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再次是推动产品结构调整。我们大力推进精密制造、智能制造和品牌制造,一大批高端制造产品成为河南的名片,像中铁工程装备集团,他们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盾构装备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一张名片,产品销售到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欧洲市场很有竞争力。还有宇通新能源客车的产量,多年来也是稳居全国第一位。

第二,以创新为途径促转型,把产业链打造和创新链打造结合起来,发展动能明显增强。这些年我们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服务链,更好地使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统筹协调起来,取得了明显成效。首先,坚持开放合作、汇聚创新资源。河南在这方面过去先天不足,创新资源比较匮乏,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怎样来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我们深刻感受到必须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点、开放合作的发展之路。所以我们突出发展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人才、建设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引进一批创新引领型机构,这“四个一批”形成了良好的“磁场效应”。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等先后落户河南,为我们汇聚创新资源搭建了很好的平台,目前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突破1.6万家。其次,坚持注重协同、增强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金融、军工与民用、国家与地方、产业与院所“四个融合”,形成了“1+1>2”的放大效应。郑州市和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联合设立了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推动了“军转民、民参军”,不仅使信大的通信导航、智慧城市等创新成果得到及时转化,还通过这个平台汇聚了100多位高端创新人才,为郑州市和河南省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资源支撑,在推动“互联网+工业制造”等方面也成为河南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引领。再次,坚持项目带动、增强支撑能力。省里大力实施“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即在省级层面实施10大创新引领专项、省市联动实施100项创新示范专项、市县为主实施1000项创新应用专项。随着一批批重大专项的实施,我们的科技创新和制造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比如许继集团、平高集团承担的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关键技术专项,通过几年的联合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上最高电压等级、最长输送距离、最大输送容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关键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以开放为支撑添活力,把内源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结合起来,竞争能力明显提升。我们一直强化对内对外的开放合作,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更高质量发展。首先,树立全球化视野。抓住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重构的契机,支持企业最充分参与国际分工、最有效配置全球资源、最大化分享增值效益、最有力提高竞争实力。很多企业尝到了甜头,比如长葛德威科技公司,原来是以生产镁合金板材为主的企业,这些年通过和欧美地区许多国家合作,实现了从过去销售板材到现在提供精密设备的转变,产品价格大幅攀升,销到欧美市场的产品价格比过去国内销售价格要高50%。即使在中美贸易摩擦的不利情况下,该企业产品对美销售依然很好,这就是“酒好不怕巷子深”,显示出了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市场效应。其次,加强国际化合作。我们大力支持国际化制造企业、推进国际化技术合作和开展国际化经济贸易,为企业发展拓展空间、提供条件。如中信重工在海外设立研发基地,吸引了全球一流的高端人才,打造了矿山装备科技平台,实现了由生产型企业到研发型企业的脱胎换骨、华丽转身。再次,营造法治化环境。这些年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开放环境的营造,坚决摒弃过去“让地让利”的特殊政策和“特事特办”的保护做法,着力构建法治化政府治理机制,真正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依法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依法改善政府公共服务。今年河南对全省所有省辖市进行营商环境评价,把评价权力交给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评价政府部门,努力让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成为河南的新标识、发展的新活力、竞争的新优势。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作出我们河南的贡献。谢谢!

关键词: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光明日报记者:河南是全国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现在只剩下一年多时间了,河南脱贫攻坚战进展成效如何?有何亮点?怎样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王国生: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正像刚才这位记者朋友说的,河南贫困人口比较多,2013年新一轮建档立卡的时候,有698万农村贫困人口,总量排全国第3位;有53个贫困县,其中国定贫困县38个、省定贫困县15个,有9237个贫困村。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这项工作当成第一民生大事来抓,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努力做到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2014年至2018年,年均脱贫近12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7.58个百分点。

贫困人口“拔穷根”,关键是要有产业支撑。我们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与开放招商、发展县域经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建设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畜牧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融入产业链,分享到更多的收益。潢川县地处大别山区,过去是比较困难的,通过探索稻虾共作扶贫模式,采取“龙头企业+示范基地+水产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4899户贫困户养殖面积达6.7万亩,亩均增收2500元。嵩县有一个三合村,山清水秀,一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利用村里生态景观和古村落特色,办起了写生基地,去年写生人数达到2万人,村里老百姓盖起了家庭宾馆、办起了农家乐,现在村子红红火火、充满生机,可以说一支小画笔画出了脱贫路。

脱贫的标准是“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相对好解决,难点在于“三保障”。像河南现有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超过了一半。我们聚焦难点,在“三保障”上持续发力。医疗保障方面,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制度,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今年7月底的92.7%。教育扶贫方面,实施全面覆盖贫困家庭学生的保障和资助政策,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县小学、初中净入学率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住房保障方面,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开展排查,实施危房改造清零行动,2016年至2018年完成危房改造45万多户。

河南的贫困人口有70%以上分布在大别山区、伏牛山区、太行山区、黄河滩区,我们叫“三山一滩”地区。对于“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深石山区,我们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让他们从深山里搬出来,“十三五”时期26万人住房建设任务已经全面完成。对于黄河滩区地势低洼、险情突出的村庄,我们积极实施移民迁建工程,规划的35个安置区全部开工建设,主体完工率已超过80%。在搬迁过程中,我们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不仅让他们能搬进去,还让他们能留得住、有就业、有收入。

精准扶贫遇到的具体问题很多,需要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推动中央扶贫政策落细落地,这方面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为解决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落实中的问题,卢氏县从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产业支撑“四个体系”建设入手,形成了“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扶贫小额信贷落地模式,并在全省推广。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扶贫小额信贷累计投放491亿元,惠及105万贫困户。比如,为解决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问题,上蔡县建立“县级统筹、乡村实施、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集中托养模式,实现了“托养一个人、幸福一家人”,全省已推广建立由政府主导的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机构235个,托养重度残疾人2869名。

当前,脱贫攻坚正处于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河南的任务依然很重,还有14个国定贫困县、1221个贫困村、104.3万贫困人口,我们感到身上的担子还是很沉的。我们一定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实施攻坚,注重抓好任务较重的非贫困县(市、区)脱贫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交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份重量级答卷。

关键词:构建“两体系一枢纽” 向“买全球卖全球”迈进

中阿卫视记者:河南在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发展现代物流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何考虑?

陈润儿:你问的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河南这些年着力抓的一项工作。大家很清楚,河南地处中原,古称“中州”,“中”字对河南来说是最鲜明的特点之一。河南经济发展与交通布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经济联系,省会郑州就是随着国家铁路干线的贯通、“被火车拉来的一座城市”。这些年我们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着力构建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多作贡献,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加快构建“两体系一枢纽”。其中“两体系”就是现代立体交通体系、现代物流体系;“一枢纽”就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着力变区位优势为交通优势,变交通优势为物流优势,变物流优势为产业优势。

主要抓了三个重点:

构建现代交通体系,强化“硬”支撑。我们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把铁路、公路、航路、水路网起来、串起来、连起来、通起来。铁路方面,着力打造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所有布局已经全部落地。今年郑万、郑阜、商合杭三条高铁就要通车,到后年郑济高铁也将通车。公路方面,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6600公里,路网密度和通车里程在全国名列前茅。针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偏远山区路网不够均衡的实际,今年又实施了高速公路“双千工程”。航空方面,2013年起我们充分利用国家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契机,大力推进机场二期建设,现在正在推进机场三期建设。随着这些工程的投入使用,郑州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已经成为中部地区“双第一”。

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提升“软”环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提出立足河南、辐射全国、连接世界,打造现代国际物流中心。一是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坚持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和引进外来大型企业两手抓,形成龙头企业引领、物流企业集群共建的局面。现在全省A级以上的物流企业170家,其中达到5A级的物流企业11家。像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公司,通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成长,去年年底交易额达到920亿元,辐射全国20多个省区和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物流企业。二是大力完善现代物流平台。建设了一批综合物流枢纽场站、现代物流园区和信息服务平台,建成了内陆省份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功能性口岸,物流服务配套功能显著增强、日臻完善。可能很多记者朋友了解,现在我们国家进口的南美水果中有70%是到河南落地分拨的,像智利的车厘子就是从南美跨过太平洋来到河南,再分拨到全国各地。三是大力开辟现代物流通道。现在河南连接世界的“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网上丝绸之路”越织越密、“海上丝绸之路”越连越通,四条丝绸之路成为我们物流的主要通道。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新”优势。现代交通体系和物流体系贯穿一二三产业,既是生产环节的参与者和供给侧,又是消费环节的承担者和需求侧,对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协调、互动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一是带动了先进制造业发展。郑州航空港就是充分利用和发挥航空优势来带动现代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目前吸引了一批电子制造、精密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制造企业进驻。像集聚的手机整机及配套企业,智能手机年出货量接近3亿部、约占全球的1/7,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基地。二是带动了现代服务业发展。2018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突破12万亿元,增长9%,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冷链物流、航空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的发展非常迅猛,冷链物流从内陆省份来讲交易总量一直位列前茅,电商尤其是跨境电商每年发展都保持30%以上的增速,快递物流年均增速也在30%以上。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同时也催生了文化旅游的新型业态模式,现代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去年服务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今年可能还会更高一些。三是带动了高效种养业发展。过去由于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河南很多特色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没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这些年通过现代交通体系的完善、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一批企业借势发展高效种养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喜人局面。双汇过去是以屠宰为主的加工企业,如今已经成为集养殖、加工、物流于一体的现代跨国公司,年销售额1500多亿元,其中在欧美市场上的销售额将近100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两体系一枢纽”的战略定位,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四路协同”,努力把河南打造成为多式联运的现代国际物流中心。谢谢!

关键词:推动高水平开放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人民网记者: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强调中部地区要有打开大门搞建设的自信。我们注意到,河南这些年正在致力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请问,河南将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强化对外开放的支撑作用?

王国生:我来回答人民网这位记者朋友提出的问题。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我和陈润儿省长都参加了,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8点要求,我们感受最深的是,总书记用提高开放水平这把“金钥匙”,打开了中部地区崛起的大门。我在前面已经介绍了河南开放的一些情况,刚才陈润儿省长也讲到了“四条丝绸之路”。总体上看,河南这些年由跟跑到并跑,再到在一些领域开始领跑,得益于对外开放。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才能够绘就更加出彩的画卷。省委、省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召开了全省对外开放大会,谋划部署以高水平开放来促进高质量发展。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

首先是省会城市郑州怎样做大做强、做优做美。郑州作为河南参与全球竞争、聚集高端资源的门户枢纽和战略平台,这个龙头建设好了,提升开放的能级,才能更好地带动全省的对外开放。我们通过高起点规划建设郑东新区、郑州航空港区等,带动郑州实现了比较快的发展,去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建城区面积突破1000平方公里。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方位提升国际化水平,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在全省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形成自己更多的比较优势,在国际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力。特别是要擦亮郑州的名片,当前主要是做好“动”和“静”这两篇文章。所谓“动”,就是做强枢纽,加快打造国际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让郑州成为中国连通世界的一个重要门户;所谓“静”,就是把黄河这篇文章做好,打造美丽的黄河生态廊道,培育郑州“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的主地标地位,让城市更有特质、更有魅力。

我们体会到,只有扬长补短,厚植自己的优势,才能在错位发展中塑造开放竞争力。河南的优势主要有:一是区位交通优势。这虽然是老优势,但焕发了新青春,现在的交通枢纽和历史上的交通枢纽不可同日而语,已经成为综合性的立体交通枢纽。拿铁路来讲,现在是普铁、高铁双枢纽,全国“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有5条经过河南,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加快建设,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全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二是战略叠加优势。河南成功获批实施了航空港区、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5个国家级战略平台,涵盖了改革、开放、创新等方面。三是开放通道优势。主要是“四条丝绸之路”,前面我已向大家作了介绍。四是制造业优势。中铁盾构、中信重工、宇通客车、许继电气等一批企业享誉海内外。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把这些开放的优势转化为出彩的胜势。比如,我们将强化“四路协同”,提升“空中丝绸之路”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推动“陆上丝绸之路”扩量提质、“网上丝绸之路”创新突破、“海上丝绸之路”无缝对接,带动全省跑出开放的加速度。比如,我们将推动“五区联动”,支持“五区”在更多领域先行先试、探索突破,推动“五区”之间政策对接、产业链接、优势互补,持续放大“五区”制度创新的溢出效应。

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开放,正在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必须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我们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市场主体突破600万户,数量居全国第5位、中部地区首位。我们将继续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生活环境,在权力上做“减法”、服务上做“加法”,努力让审批事项最少、办理速度最快、规则最公平、程序最规范,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河南的新标识。

关键词:改革“一子落” 实现国企“满盘活”

经济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河南在国企改革方面力度很大,一些国有企业实现了华丽转身,请问河南在国企改革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润儿:谢谢经济日报的记者。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我们走过的70年辉煌历程中,国有企业谱写了华丽篇章,作出了重大贡献。前些年,河南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许多国有企业在全球经济低迷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度陷入企业人才留不住、市场份额保不住、长远发展撑不住的境地。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企业改革滞后,国企改革再也“慢不得、等不得、拖不得”。省委、省政府下决心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摆脱企业经营困难的根本之策、推进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举,横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打响了国有企业改革三年攻坚战。

第一年,从2016年6月到2017年8月,我们以完成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为重点,打响了“前哨战”。这一战涉及中央、省属、市县国有企业在内的在豫国有企业,包括百万职工的供电、供水、供气、物业管理,以及离退休人员社会服务保障等社会职能的剥离。这一战不打好,后面产权制度改革、企业体制重塑就没有稳定基础和社会保障。经过全省上下的努力,初战告捷。

第二年,从2017年8月到2018年9月,我们以处置千家“僵尸企业”为重点,打响了国有企业改革“总攻战”。河南国有企业中的“僵尸企业”共涉及1124家,这些企业不仅自身难以生存,而且吞噬着大量优良资产,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拦路虎”。我们按照总书记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僵尸企业”处置,通过依法破产、清算注销、兼并重组、改制转让和盘活脱困这五种方式,到去年9月,1124家包括458家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全部完成了处置。

第三年,从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我们继续保持国有企业改革的强劲态势,重点打好“扫荡战”。继续抓好进入破产程序的458家“僵尸企业”的彻底清算和人员安置,与此同时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三大结构”的调整和改造。通过这三年攻坚,国有企业改革应该说优化了国有经济布局、形成了多元产权格局、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了国资监管体系、加强了国企党的建设。

我们感到随着这三年国企改革的推进,实现了“一子落、满盘活”的良好效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推进了结构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布局结构都得到了优化调整,特别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化解了煤炭、水泥、建材、钢铁等传统产业过剩和落后的产能,其中煤炭化解了5643万吨、钢铁化解了240万吨,尤其是河南污染比较重的、效益比较差的、市场已经饱和的像铸造件、水泥、电解铝等,我们大刀阔斧削减这些落后产能,使国有企业实现瘦身健体的良性发展,多次受到国家通报表扬。

二是盘活了闲置资产。“僵尸企业”占有和吞噬了大量优良资产,通过这几年处置“僵尸企业”,使一些存量资产得到盘活,增量资产得到优化,资产结构得到调整,配置效率明显提高。先后盘活资产185.3亿元,化解债务139.8亿元,安置职工5.84万人,保障了企业职工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比如,洛阳新春都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已停产多年,通过兼并重组将股权划转给河南颐城控股有限公司,转型建设文化创意园区实现“起死回生”,2018年运营当年即扭亏为盈。

三是加快了转型发展。我们把国企改革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同步推进,由于企业主体得到重塑、活力得到激发、转型得到加快,一批企业摆脱了困境、走向了发展。如平煤神马集团过去主要靠煤吃饭,现在煤炭市场出现了过剩怎么办?改革过程中,他们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结合起来,特别是在产权结构改革上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同时依托煤炭资源发展煤化工,使企业非煤产业占到了企业的主导地位,让一个面临严重困难的企业走向了发展,实现了脱胎换骨。

四是激发了企业活力。随着企业体制的创新、机制的完善,企业发展活力增强,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升。去年我们省市两级监管的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081.9亿元,同比增长11.2%;省管企业全年营业收入4735.6亿元,同比增长11.4%,利润增长10.4%,主要效益指标都创造了近年来的最好水平。当然,改革从无坦途,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论述,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力度将改革进行到底。谢谢!

关键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四大行动”

中国日报记者:刚才,王书记您讲到河南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既抓“治”、更重“建”,实施“四大行动”,请具体介绍一下“四大行动”推进情况。

王国生:我很乐意回答中国日报这位记者朋友提出的问题。首先想说的是,河南通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带来了一些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比如,在一些公共场所,有时候看到孩子吃完东西把垃圾扔在地上,家长就让孩子捡起来再放到垃圾箱里。各级干部的变化也很大,很多市县的同志说,他们早晨醒来就要看看空气质量的信息,晚上睡觉前也要看看空气质量的信息,不看心里就不踏实,一天不关注都不行。企业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也在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监督环保已经成为风气,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

刚才中国日报记者问到“四大行动”,这“四大行动”我们都在扎实推进。

一是环境治理提效行动。主要是打好三大保卫战。蓝天保卫战方面,通过控污、控油、控车、控尘、控煤、控烧,全省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碧水保卫战方面,通过持续开展河道综合治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重点河流的水质明显改善。净土保卫战方面,通过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二是经济结构提质行动。河南产业结构偏重、偏粗、偏短,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占比较高。我们持续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布局调整,加快退出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努力打造高效、清洁、低碳、环保的绿色制造体系。我们持续调整能源结构,实施煤炭消费减量行动,大力引进清洁能源,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经超过2000万千瓦,占全省电力装机的23%。我们正在建设的“青电入豫”工程,是世界上第一条专为清洁能源输送而建设的通道,建成后每年可引入4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河南还有“疆电入豫”工程,已建成投用、稳定运营。

三是生态功能提升行动。重点是建设好“三屏四带”生态系统,就是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生态屏障和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及干渠沿线生态涵养带、沿淮生态保育带、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生态保育带。特别是黄河流经河南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28个县(市、区),境内全长711公里,沿黄地区既是我省经济发展快的区域,又是生态脆弱区域。我们正在积极谋划推动黄河生态带建设,让母亲河肌体更健康、容颜更美丽。大家可能去过三门峡,这个地方依托黄河建设的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每到冬季吸引成千上万的白天鹅在这个地方栖息越冬,形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同时,我们以“十大水利工程”为抓手,实施“四水同治”,统筹推进水生态修复、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灾害防治。

四是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河南有植树造林的光荣传统,当年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带领群众种泡桐、治风沙;郑州有一个美誉叫“绿城”,现在我们提出让绿城更绿;河南商丘有一个民权林场,三代人接力传承,把盐碱遍地的黄河故道变成了亚洲十大平原人工防护林之一,成为豫东平原上的一道“绿色长城”,这些都给老百姓带来了幸福感。近年来,我们启动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动员全社会打一场植树造林的人民战争,加快推进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通过持续努力,让绿满中原成为出彩河南的亮丽底色。

关键词:常回“河南老家” 分享出彩故事

王国生:今天和媒体朋友们在这里相聚,感到非常高兴、非常亲切,希望在河南能再次见到大家。在发布会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代表河南省委、省政府和1亿河南人民,再次感谢中宣部、国新办给了我们这次展示出彩中原的宝贵机会,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来到现场共同分享新时代河南的出彩故事。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诗中写道,“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河南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这里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这里有纯朴的乡音民风,这里有大碗的河南烩面,这里有闻名世界的少林功夫、太极功夫,这里是炎黄子孙的心灵故乡。借此机会,我诚邀各位常回“老家河南”走走看看,体会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原大地的风土人情,领略中原儿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原更加出彩的生动实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