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候选人
1.王明芹,女,汉族,1976年2月生,罗山县“爱心粥屋”志愿服务协会会长。2016年牵头创办“爱心粥屋”,向残疾人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无生活能力的智障者及环卫工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流浪者及拾荒者等各类弱势群体免费提供爱心早餐。通过凝聚大众慈爱之心,打造“爱心粥屋”慈善品牌,更好地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三年来,“爱心粥屋”已为5.5万人次提供了免费早餐。
2.肖明星,男,汉族,1966年4月生,平桥区明港镇供销社业务员。从第一次献血至今,他已累计献血499次100600毫升。第一次献血后他没感觉到任何不适,想到能挽救别人的生命,决定以后定期参加无偿献血,这一坚持就将近20年。2014年肖明星的儿子18岁生日,肖明星带着妻儿,一家三口一起捐献了血小板。他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信阳市十大爱心大使”“平桥区十大道德楷模”“最美信阳人”等荣誉称号。
3.赵新喜,男,汉族,1981年11月生,固始县公益志愿者协会会长。2015年加入信阳市公益志愿者协会,曾担任平桥区免费“爱心粥屋”副站长。2017年8月,他组织创建了“固始县公益志愿者协会”,带领志愿者们创建了“固始县免费爱心粥屋”项目;坚持“周末常态化志愿服务”,每周六带领志愿者在公园坚持为过往群众理发、量血压、测血糖等,2018年义务服务群众近2000人次;开展“周日关爱老人公益行项目”,每周日到全县各敬老院、养老院为老人们献爱心、送温暖,为3600余人次的老人送去了温暖,被评为“感动固始2018年度人物”。
4.黄琪龙,男,汉族,1974年9月生,市财政局水电维修工。十几年来他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身边人。他主动加入居住社区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队,无私帮助社区居民,谁家灯不亮、水管坏了、下水道堵塞了,只要联系他,他准会第一时间赶过来帮忙。他连续6年参加爱心送考活动,获得“全国最美家庭”“河南省最美家庭”“河南省学习雷锋岗位标兵”“最美信阳人”等荣誉称号。
5.盛蕾,女,汉族,1975年7月生,农工民主党党员,信阳市供水公司客户服务部部长。2011年,在市红十字会开展“征集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活动时,她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2013年,当得知一名80后的江苏患者与自己的血样匹配后,她毫不犹豫地前往郑州接受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手术,随后江苏患者成功进行移植手术。她先后获得“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文明市民”“河南省住建厅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信阳市文明市民”“信阳市爱心大使”等荣誉称号。
二、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候选人
1.丰国明,男,汉族,1958年3月生,商城县赤城街道南街社区人。丰国明是退伍军人,平时为人忠厚、真诚、乐于助人。1982年,县城南关观音堂餐馆失火,他奋不顾身地扑进火海救人,一身新衣服被烧得千疮百孔;1993年,县城南大桥下一名儿童不慎落水,他跳下去救起已经晕厥的小男孩,一路跑到县医院,及时挽救了一条年幼的生命;2006年,他连续3次下水救起3人,现场婉拒重金酬谢,悄然离去;今年5月14日,他不顾年迈与病痛,又一次跳进水中救人,再一次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他在部队服役时曾立三等功1次,受到嘉奖8次,被商城县综治委评为“见义勇为行为积极分子”。
2.李守发,男,汉族,1953年2月生,平桥区平昌关镇灌塘村灌塘东队村民。2018年7月3日晚7时许,刚吃完晚饭的李守发路过灌塘村村头水塘时,突然听见岸边有人呼救。危急时刻,65岁的老人李守发毫不犹豫地纵身跳入不知深浅的水塘中,冒着生命危险,奋力将4名落水者一一救起。正气万古,道义千秋,李守发以实际行动践行时代文明新风,是人们心中的平民英雄。他先后获得“中国好人”“河南好人”等荣誉称号。
3.汪旺,男,汉族,1995年12月生,河南省固始县段集镇人。2016年大学毕业后,在广州东莞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工作。父亲心中的汪旺孝顺父母,很少让父母操心;同事眼中的汪旺工作努力,侠义心肠。2016年8月9日22时许,汪旺途径东莞市南城鸿福西路时,因制止两名男子的扒窃行为,被其中一人持刀捅伤后,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他被共青团河南省委追授“豫鹏好青年”荣誉称号,被东莞市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认定为见义勇为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三、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候选人
1.刘祥国,男,汉族,1947年生,潢川县光州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1994年,他创建了潢川县光州名茶精制加工厂。多年来,他坚持施用有机饼肥,做老百姓喝得起的茶。他在每箱茶叶里多放半斤茶叶以弥补茶叶在运输过程中易碎的损失,得到了众多茶商的赞扬和敬重。他带领260多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之路。对需要救助的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他总是慷慨解囊,热心相助。2018年,他将870斤碎红茶和碎茉莉绿茶捐赠给北京的环卫工人,荣获“中国好人”称号。
2.骆广智,男,汉族,1987年出生,中共党员,信阳天之润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15年,他从北京辞职返乡创业,发展壮大茶油产业,目前已初具规模。他积极投入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产业扶贫,2018年与谭家河乡人民政府签订精准扶贫合作协议,在转移就业、技术培训、茶籽收购价格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直接带动50余名农民在公司就业,间接让数千农闲人员参与采摘茶籽的行列中,平均每人直接增收2000元以上。他先后获得浉河区劳动模范、第三届“信阳好人”荣誉称号。
四、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候选人
1.朱天珍,女,汉族,1941年6月生于浉河区吴家店镇一个小山村,1960年9月起在太阳坡小学任教,198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太阳坡小学设施陈旧,条件极为简陋,然而朱天珍在这样的环境里认真工作,从代课老师到公办教师,直到退休,无私奉献了60年。1998年6月,朱天珍从她为之奋斗并奉献了38个春秋的讲台上退了下来,但心系教育、心系学生的朱天珍又被学校返聘,再次回到心爱的讲台,这一干又是20年。朱天珍淡泊名利,朴实无华,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初心,用60年如一日的悉心呵护和大爱浇灌着大山深处的花朵,点亮了无数孩子的心灯。她获得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发的“乡村教育三十年”荣誉证书。
2.任劲松,男,汉族,1977年2月生,中共党员,市政管理处浉河路灯管理所所长。2004年从部队转业到市政管理处工作,在新的岗位上他刻苦学习,很快对辖区内42个路灯站点,31台路灯专用变压器,38台配电柜,4200余盏路灯,18000余盏亮化灯具,15个中杆、高杆灯,160多公里长的地下电缆运行情况了如指掌。2018年1月,我市降下两场特大暴雪,为确保城区道路桥涵畅通,方便过往行人出行,他每天凌晨3点冒雪赶到工作场地,驾驶铲雪车在路上不停工作。任劲松先后被市城管局党组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城管人”,被评选为“信阳十大好人”。
3.杨益木,男,汉族,1967年4月生,中共党员,新县司法局泗店司法所所长。他凭着对基层司法工作的真实情怀和对山区父老乡亲的真挚感情,扎根基层,恪尽职守,默默付出,通过不断努力将泗店司法所建成全县标杆所、河南省规范化司法所。他深入一线的工作方法和拜群众为师的工作理念,使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社区矫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各项工作变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他先后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河南省优秀人民调解员”、“河南好人”、“新县十大政法干警”、“新县平安建设先进个人”、新县第三届道德模范等称号。
4.李欣家,男,汉族,1985年8月生,中共党员,固始县公安局团委副书记、装备财务科内勤(驻泉河铺镇徐大营村工作队长兼第一团支部书记)。他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精神曾受到公安部、省公安厅的高度肯定和发函表扬。2018年5月,因业务工作突出,他被纳入公安部第一批全国警务保障部门骨干人才库。2018年6月至今,他克服母亲病重、孩子尚小等家庭因素,舍小家顾大家,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协助村“两委”将昔日的“后进村”变成了先进村。他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感动固始2018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5.程书华,男,汉族,1967年9月生,中共党员,光山县槐店乡程弄村会计兼扶贫专干。30多年来,程书华固守在最基层的岗位,坚持为民服务。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他一心扑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尽管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却从不抱怨,始终践行着“扶贫路上绝不落下一户一人”的铮铮誓言。今年1月以来,程书华连续一个月肚子疼痛,但始终带病坚持工作。2月16日,他在整理省检查评估材料时,肚子急剧疼痛,但仍坚持到次日凌晨1时完成工作。2月17日,他在县医院被确诊为肝癌。即便躺在病榻上,他心里念念不忘的仍是村里的贫困群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乔新江就学习宣传程书华同志先进事迹作出批示。
6.鲁永斌,男,汉族,1981年3月生,中共党员,罗山县垃圾处理场场长。2016年开始在罗山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一线工作,他秉承“脏了我一人、洁净千万家”的环卫精神,把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执着追求的城市管理事业。工作中,除了运垃圾的环卫司机,几乎见不到其他人,他每天要将几百吨的生活垃圾一一填埋。在完成每日的垃圾处理工作之余,他带领职工在垃圾处理场周边共种植各种苗木1000余棵,不仅改善了工作环境,而且美化了库区环境。他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受到信阳市城市管理局嘉奖,并获得“最美环卫工”称号。
五、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候选人
1.杨继斌,男,汉族,1963年9月生,中共党员,潢川县踅孜镇文化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他父亲今年96岁,重病在身,行动不便;母亲患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去年94岁去世。几十年来,他与父母吃住在一起,无微不至地照料患有重病的父亲,尽心竭力地赡养年迈的母亲。杨继斌每天要为父母端吃端喝、洗澡洗衣。一天三顿给母亲喂饭,从来没有厌烦过。母亲大小便经常拉在裤子和被子上,清洗时,他从来没有嫌弃过脏,说过一句臭。他先后获得潢川县文明家庭、潢川县“最美家庭”、“第一届信阳市文明家庭”、首届“感动信阳孝善敬老类十大家庭”、河南省首届“孝贤之星”等荣誉称号。
2.李本丽,女,汉族,1969年生,新县新集镇艾洼居委会居民。李本丽不满周岁时母亲离世,18岁时父亲去世,她放弃高考,供养同父异母的两个弟弟读书。2006年,她因肝脏肿瘤做了切除手术,恢复期未过,丈夫大脑出血,手术后不幸成为植物人。公公脑梗阻卧床不起,婆婆患严重老年痴呆。多年来,她悉心照顾丈夫和公婆,照料自闭症患儿,不离不弃,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她先后荣获“中国好人”、“最美信阳人”、新县首届道德模范等称号。
3.陈凤英,女,汉族,1983年4月生,信阳市平桥区城阳城址保护区马营村人。2008年,丈夫因车祸意外去世,当时怀有两个月身孕的陈凤英毅然决然地担负起照顾双亲的责任,挺着大肚子的她坚持每天到医院照顾患有白血病的婆婆。8年后,婆婆不幸离世,她继续照顾年老的公公。后来,她再嫁现在的丈夫卢明亮,仍坚持照顾两家3位70多岁的年迈老人,抚育年幼的3个子女。在陈凤英的细心照料下,两家人在一起和睦如亲。陈凤英家庭因此被评选为全国最美家庭、感动信阳孝善敬老类十大家庭,她本人被表彰为“河南好人”、平桥区好媳妇。
4.韩留振,男,汉族,1937年7月生,浉河区湖东街道三五八社区居民。40多年前的冬天,他在雪堆里发现襁褓中的弃婴,几经查找核实,均无法找到其亲生父母,他不忍心将弃婴送至孤儿院,便决定抚养并取名韩伟。养子韩伟不光在语言方面有先天性障碍,连智力、肢体都与正常的孩子不同,经过检查,被确诊为智力、肢体多重残疾二级。面对这样的情况,韩留振还是无怨无悔地担负起了照顾养子的责任。40多年来,他悉心照料养子的生活起居,在妻子去世后更加耐心地教养子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希望在他老去之后,养子能够生存下去。2019年韩留振被评为“浉河区道德模范”。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