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人大视窗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努力用教育公平照亮孩子的未来


——信阳市人大常委会监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王凌云

“扎实做好‘全面改薄’工作,五年规划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2018年新增寄宿制床位1.2万个;实施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制定了‘城镇扩容’五年规划,已新增学位13万个……”在今年6月底召开的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市政府向会议报告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展现了我市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的成绩,引发社会关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中央的要求,实现义务教育公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民之所望,责之所系。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群众这一重大关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推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推动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让孩子们享受教育均衡的阳光雨露。

持续监督力求久久为功

“不在名校学区,上不了好学校”“学校远,孩子上学不便”“班里学生太多,老师对孩子重视不够”……每逢升学报名的关键时刻,这些焦虑总会萦绕在不少家长的心头。

“伴随着我市城镇化加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需求量增加,大家都想去好学校,但教育资源在一定时期内却是有限的,这也加剧了教育不均衡……”浉河区教体局局长殷世明曾向媒体介绍。

大班额、择校热是名校的通病,而与此同时,空心校、生源流失严重也成为农村偏远地区办学遭遇的尴尬,“冷热”悬殊的背后,就是教育不均衡问题。

矛盾突出,群众呼声强烈。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多年来,各级政府在党委领导下,积极担当作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解决上学难、提升薄弱地区学校义务教育水平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响鼓配重锤,其声必更彰。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弱点、难点,积极开展视察调研,提出意见建议,为实现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贡献人大力量。

翻开市人大常委会履职记录,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对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监督几乎从未间断。执法检查、听取报告、集中视察、专题调研、专题问询、作出审议意见、听取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一系列的行动绝不仅仅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而是致力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2019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又一次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潢川、固始两县的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实地查看,采取调查问卷、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报告和调研组的调研报告,作出审议意见,针对校际之间经费投入的不均衡、师资力量的不均衡以及生源的不均衡,要求推动硬件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动下,信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脚步扎实迈进,硕果频现:

今年7月中旬以来,“光山公开选调上百名教师”“信阳公开招聘1590名农村特岗教师”“胜利路学校开设初中部”等一则则关乎义务教育均衡的新闻占据了“信阳政务”微信公众号的头条;

无独有偶,浉河区依托名校生源、师资优势和弱校场地优势,调整多个学校设立分校,均衡布局,资源共享,今年三五八校区被改建为浉河中学湖东分校;平桥区继2017年高标准建成平桥外国语小学后,再投入2.54亿元,新建4所学校,有力化解大班额难题;

更有近日,市政府主要领导围绕解决中心城区“上学难”等问题深入浉河、平桥两区调研,提出将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新期待,释放了信阳持续关注教育均衡的强烈信号。

……

多措并举铺设均衡之路

锲而不舍,滴水穿石。梳理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举措,呈现出以下特点:

从“输血造血”到“全面改薄”。多年来,市政府把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作为工作目标,以加强学校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年来,中心城区共新建、改扩建学校30所,总投资93440万元,新增学位3万多个。通过扩大优质资源供给,让名校和薄弱学校整合起来,通过“全面改薄”,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教育均衡化已经在信阳各县区坚定前行。据市教体局局长苏锡凌介绍,已制定的2014年-2018年信阳“城镇扩容”五年计划目标任务已全部完成,完成工程项目231个,完成投资17.8亿元,新增学位13万个;为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2018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66所,投入资金近3亿元,新增寄宿生床位1.2万个;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2018年实施项目学校331所,建设面积10.7万平方米,消除危房面积2.9万平方米。

从“资源集聚”到“均衡整合”。为了努力消除城乡、区域、校际间的差距,市政府在进行“全面改薄”的同时,加大了资源整合力度,尤其倾斜于加大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苏锡凌表示,“近年来,我市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免费、足额落实生均公用经费的基础上,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5个试点县的近26万名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其中,为21.8万名农村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要实现基础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均衡,为薄弱学校配上优秀教师才是关键。为了让教师流动起来,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乡村教师“135”生活补助政策,体现了越往基层、条件越艰苦的地方待遇越高的导向,并大力实施“特岗计划”,全市已补充农村特岗教师13792名。

从“标准教学”到“特殊关爱”。为了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市政府一方面抓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免收借读费,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另一方面全面落实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抓好留守子女教育工作,开展“万名党团员与万名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同时,关注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制定了《信阳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做到特殊教育经费优先配套、优先保证、优先拨付。

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地,教育公平的阳光雨露正在撒向信阳城乡大地。2016年光山县和新县,2017年潢川县,2018年商城县、息县、淮滨县先后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今年,浉河区、平桥区已迎接评估验收。

凝心聚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教育是民生之首。追求教育公平,就能为社会公平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毫不避讳地指出,由于生源、办学条件、教学资源等差距,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相比,在教学质量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存在“供血不足”的情况,即使个别学校、个别学科能与市区学校“一比高下”,也无法弥补城乡教学质量的明显差距;除去生源不足、办学条件较差等历史原因,教师结构性短缺也客观导致了农村学校“弱科”“弱师”等问题。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长期以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中国家长耳熟能详的“名言”。为了打造更大范围的公平起点,今后一个时期,信阳市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实施标准化建设,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省人大代表、信阳胜利路小学吴黎霞介绍:“我校从老校区搬入新校区,在坚持小班额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学校教学班从48个增加到82个,学位增加近一倍。这是市、区联手实施‘腾笼换鸟’,积极推进‘城镇扩容’,破解‘大班额’带来的显著成效。”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既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更是民心所向、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阳市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发展,持续关注教育均衡问题,明确提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立足长远规划,均衡提升教育质量。响应党施政所向、回应人民的热切期盼,市人大常委会也一如既往地关注、监督、推动这一民生、民心事业,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期待而尽心履职。

我们相信,在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手笔下,信阳集聚全力探索适合自己的真招、实招,必将用教育公平全面激发出孩子们的潜能,从而为照亮一个现代化大国的未来集聚起更多的人才力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