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在三尺讲台上站了18个春秋的左伟,他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事业有成的,学生们与他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联系,他经常对学生说,大家要做一辈子的朋友,同学之间没有贵贱、等级之分,更不存在隔阂,应该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从教18年来,左伟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送走了5届学生。在学生眼里,他的课永远听不够;在同事眼里,他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他告诉记者,一个班有五六十个学生,这五六十个学生牵连着五六十个家庭的幸福。教师的失误,不仅会耽误一名学生,更会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培养一个孩子,需要很多年的不懈努力。
左伟说:“我始终认为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学习习惯不好、非智力因素培养不好的学生,不能认为他的学习成绩低,就是智商低,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是一些不良的习惯造成的。”
左伟将这份坚持,归于自己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在他眼里,每个学生都有一颗渴求上进的心,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每一块“顽石”都能雕琢成一块玲珑剔透的美玉。作为老师,就是要用耐心走近他们、赏识他们。他认为,爱和耐心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只要你用心发现,总能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老师就像是一个淘金者一样,通过不停筛选,最终找到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18年教学生活中,我非常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是贯穿教育教学的一个主题,非智力因素培养好了以后,他的学习就有积极性,他就有动力,有学习兴趣,而不是在老师和家长逼迫下学习。”左伟说。
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自暴自弃。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左伟回忆,他曾教过一名学生,家庭情况非常特殊,进班前父母离异,父母各自常年在外打工,寄宿在镇上的姑姑家,成为一名最特殊的留守学生。缺失父母关爱和管教的孩子,肯定和正常家庭的孩子有很大区别,更何况由姑姑姑父监护,姑姑姑父给他更多的是溺爱,沟通、交流不够,于是手机就成了他日常最好的朋友。了解情况后,左伟第一时间找他谈话,讲道理。大道理对他没什么效果,他比一般孩子更缺少关心和爱,所以左伟就和他谈心,避开学习话题和套话,他喜欢玩游戏,左伟就和他聊游戏,聊一切他感兴趣的话题,慢慢走近他。就这样,他们俩有了默契,渐渐地开始很听左伟的话。之前一年多,他从不写作业,单词课文不记,成绩一直靠自己的小聪明维持,通过与左伟长时间的相处和不懈帮助下,到八年级下学期后,他逐渐走入正常,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一切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虽然课堂外还没有完全摆脱手机游戏的干扰,但左伟并没有指责他,仍然给他信心,耐心地开导他。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九年级,他终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商城县高中。
18年来,这样的案例太多太多,每一次成功都是对左伟教学理念的一次升华,一次经验的积累,不是为了回报,而是他深知这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和基本素养。
左伟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他还非常关注学生的成绩。后来,他不再根据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而是看这个学生身上有多少缺点。在左伟看来,一个学生成功的标准是,通过学习过程,把缺点变成优点,磨炼出顽强的意志,培养出强烈的责任感、自制力、自信心。这样的学生,即使成绩不出色,人生也会成功;反之,即使考试成绩是第一,也照样会一事无成。
在18年的教学工作中,左伟一直将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将为自己的努力方向,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先后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并获得市“三课”竞赛一等奖、商城县数学公开课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