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商城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商城县:脱贫攻坚奏华章 乡村振兴谱新曲


本报记者 曾令菊 通讯员 杨绪伟 曹良刚

翻开大别山厚重的红色革命史,老区商城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在1929年就爆发了闻名全国的商城起义,组建了河南第一支红军队伍,建立了河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开创了河南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自那时起,赓续相传的革命精神就始终激励着老区人民为摆脱贫困、建设美好生活而拼搏进取、接续奋斗。

截至2018年年底,该县已累计实现贫困户25447户、84939人增收脱贫,11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贫困发生率由12.5%降低到现在的0.98%。今年5月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商城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集老区、山区、库区为一身的商城县,从此摘掉了“贫困帽”。

脱贫攻坚初战告捷,乡村振兴扬帆起航。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商城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统筹推进,正奋力谱写逐梦小康、添彩中原的华彩篇章。

产业融合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盛夏时节的商城县汪岗镇韩冲村,群山如黛,绿意葱茏,画卷般的万亩生态茶园生机勃勃,不时有游人和采茶工穿行其间。

“我们村家家都种茶。”韩冲村党支部书记胡正华介绍,仅春茶一项,该村400多户茶农分别可实现2万元至10万元收入,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其中46户脱贫户均是通过茶产业带贫实现了“脱贫摘帽”。

作为豫南最具特色的茶乡、药乡、鱼米之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一直是该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重要依托。该县按照“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原则,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多元化“多彩田园”示范工程建设,拓宽贫困人口增收路径,共建成“多彩田园”示范点370余处,覆盖全县110个贫困村,带动贫困户2.1万余户6.2万余人,累计增收4200万元。

然而,传统种植、养殖业的问题显而易见:分布零散、附加值普遍较低、抗风险能力弱。如何破解,让特色种养产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给传统产业‘升级’呗!”胡正华笑着告诉记者,该村过去只生产春茶,2017年引进河南省滴翠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后,村民把全村的茶园打捆流转给该公司开发夏秋茶,打造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村民过去以为一文不值的夏秋茶漂洋过海,远销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10多个国家出口创汇,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每户茶农增收2000元至5000元。

“俺家五六亩茶园,原来只采一季春茶,可以卖6000多元,现在有了滴翠湖公司后,一年可以采三季,收入增加了一半,咱脱贫有底气!”谈起今夕变化,贫困户彭帮生特别激动地说。

不仅如此,依托良好的生态和秀美的茶园风光,该村还积极探索发展茶旅游。硬化了7公里旅游公路,在道路两边栽种格桑花、樱花、紫薇、月季等花木,在茶园岭头及茶垄中间区域套种四季观赏花树,完成5处观景台及5000多米长观光步道建设,休闲茶吧书屋、现代民宿和农家乐也在规划之中。

经历了“茶叶增加群众收入、茶业拉伸产业链条、茶旅助力乡村振兴”三个阶段,韩冲茶园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茶旅游目的地,韩冲村也被汪岗镇列入乡村振兴的首批示范村之一。

“从种植茶到加工茶,再到发展茶旅游,一片小小的茶叶也能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该县县长周哲告诉记者,该县通过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完善利益链,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乡村产业振兴的动能越来越强劲。

从供给侧发力,该县围绕粮油、茶叶、油茶、食用菌、脱毒红薯、中药材、青钱柳等12种特色产业,已培育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0多家,建成龙头企业33家,打造出“山信米”“长园油”“兄弟薯”“詹氏蜜”等多个特色产业品牌,受益村民2.2万余人,形成了龙头企业壮大、合作社发展、农户增收的多赢局面。

该县还谋划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大力发展“旅游+”“生态+”“互联网+”“健康养老+”“文化+”等农业新型业态,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仅2018年,以乡村游为代表的该县旅游业就接待游客520万人次,旅游收入31.2亿元,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6000余元。

人居改善 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天刚蒙蒙亮,商城县余集镇连塘村的保洁员就早早穿好环卫服,带着环卫工具上路了。晨曦下干净整洁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行道树,将一个个珍珠般的村庄串联在了一起。

“咱村子真是越变越好看,家家户户现在都知道讲卫生、比干净了。以前外出的年轻人回来总嫌家乡脏乱差,现在都夸家乡美,都想在家多住几天。”村民张大爷笑着告诉记者。

据了解,早在2012年,该县就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以农村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组500余个,“精品美丽乡村示范带”10条。然而,由于缺乏长效机制,重建轻管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村废弃物随处投放、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和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现象还很严重。

“为实现脱贫攻坚中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振兴目标,我们进行了大胆而富有成效的探索。”该县农办相关负责同志说。

“以我们连塘村为例,按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保沽、信息化监管、一体化推进’的方式,村环境变美了,水变清了,路变净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强了。”连塘村党支部书记余祖琪向记者介绍,连塘村统一为每户群众配发1个30升的垃圾桶,并按照3‰的比例从贫困户中选聘6名保洁员,由环卫公司为他们配备电动三轮车、环卫服、铁锹等工具。

和连塘村一样,该县在全县强力推动环卫一体化工作,实行村保洁员到户收集垃圾,然后清运到村集中垃圾点,再由村转运到镇垃圾中转站,最后转运到县垃圾处理中心的方式,保证了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日运,实现了环卫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一体化保洁,完善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置模式。

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过程中,该县还积极探索对垃圾分类回收。

“我们在每个垃圾回收点都放有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3个垃圾桶,群众慢慢养成了对垃圾分类收集、分类投放的习惯。”该县鄢岗镇崔楼村党支部书记曹良美说。

整合各方资源,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则是该县为达成生态宜居目标的又一重要举措。该县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完善县城污水管网建设,扩大覆盖能力,县城周边乡镇和村庄逐步实现与城区联网,推广使用水冲式厕所,北部及部分地势相对平坦的乡村推广使用三格化粪池式厕所,在山区、丘陵区不适宜三格式化粪池施工的乡村,视具体情况选择双瓮漏斗式、沼气式等无害化厕所。县财政对新建公厕给予10万元资金补助,改建公厕给予5万元补助,对建设三格式无害化户厕,按照1000元/座的标准进行补助。

“小厕所,大民生。通过严格设计、购料、施工、验收程序,建立厕所粪污治理长效机制,‘厕所革命’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该县住建局改厕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9年年底,全县农村户厕改造有望突破3000座。

同时,该县还着重加强了空间管控与生态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乡村绿色发展,采取了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等系列举措,一派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乡村生态宜居新风貌已在商城大地渐次铺开。

移风易俗 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日前,商城县吴河乡清塘坳村党群服务中心内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该村“一约四会”成立暨红旗标兵表彰大会正在这里举行。

“为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我村文明程度,特制定清塘坳村村规民约和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道德评议会。”清塘坳村党支部书记徐生华在表彰大会上如是说。

会上,该村还表彰了8名勤劳致富红旗标兵,7名孝善敬老红旗标兵,45户文明卫生优秀家庭,获奖的红旗标兵和卫生家庭还获得了相应的爱心超市积分。

近年来,清塘坳村“两委”坚持把选树先进典型作为引领民风好转的抓手,通过村级道德评议,每年评选“好媳妇”“好婆婆”“乡贤孝贤”“善行义举”等模范,并积极向上级推荐。通过开展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了人人讲文明、户户争荣誉的良好氛围。

清塘坳村开展的红旗标兵评选、成立一约四会及设立爱心超市,只是该县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的缩影。为消除“等靠要”思想,解决“输血式”“寄生式”脱贫问题,2018年,该县发起了“红旗引领扶贫路”专题创评活动,在县、乡、村三级中选树出脱贫、扶贫、带贫、文明、奉献五类“红旗标兵”2600余人,通过身边榜样激励贫困群众树立脱贫志气,鼓励贫困群众自强自立、苦干实干,激发了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主动性。

该县还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贫困人口较多的村庄设立爱心超市,群众通过改善户容户貌、参加义务劳动、孝老爱亲等方式获得爱心积分,凭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生产生活用品,实现了“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善生活”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县已投入资金582万元,在20个乡镇(街道)设立爱心超市190家。

为推进移风易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县还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文明新风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夜幕降临,距离清塘坳村40公里的该县丰集镇童畈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里灯火通明,群众有的在下棋,有的打乒乓球,有的带小孩玩耍,还有20余名妇女正在旁边的群众综合文化服务中广场跳广场舞。

“现在不仅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也丰富多了,过去一有空就赌博,现在基本不存在了,生活方式文明多了。”童畈村党支部书记王世富笑着说。

据了解,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该县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进、全面覆盖”的原则,先期将河凤桥乡、汪岗镇作为试点乡镇,田湾、童畈、杜畈、里罗城等基础较好的村作为试点村。同时,在抓好试点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做法,完善工作机制,逐步在全县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进行推广。

不仅如此,该县还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加强文化与旅游产业整合,积极挖掘历史名人文化、美食文化、民风民俗文化等,提升商城文化影响力,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多方聚力 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组织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政治保障。商城县按照“建组织、强队伍、助扶贫”的思路,通过建强基层班子、书记、党员、人才“四支队伍”,树立了脱贫攻坚的“主心骨”。在全县110个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中,深入开展“争创明星村、争当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活动,拨出专项党费资金作为贫困村党员培训经费,完成对37个软弱涣散村的整改提升,农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政治引领功能和服务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

同时,该县通过“党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充分发挥党建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我们支部从2017年成立至今,以‘围绕产业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为目标,既促进了产业发展,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7月5日,商城县汪桥镇一凡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张家坤自豪地介绍,该公司以党建为引领,带领群众育栽樱花、蓝天竹、西府海棠等,已发展苗圃1.1万余亩,带动当地近千名贫困群众就业,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

临近党支部联合成立党总支,以增强区域协调发展的凝聚力,是该县建强基层堡垒的又一创新。在该县伏山乡大别明珠田园综合体示范区,新成立的党总支下辖里罗城、余子店、七里山、燕湾、鲍冲和大别明珠旅游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6个党支部。“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就会蹄疾步稳。”伏山乡党委书记李献林深有感触地说。

离与汪桥镇不远的鄢岗镇,则是通过聘请“名誉村长”,探索助力乡村振兴、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新路径。

“我们积极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力推广‘名誉村长’模式,鼓励引导成功人士、退休干部、致富能人、专业人才等,通过投资创业、捐资捐物、服务村级组织、参与农村事物等方式助力乡村发展,进一步凝聚基层组织合力。”鄢岗镇党委书记赵大青说。

据了解,“名誉村长”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乡村发展中人才缺乏、信息不畅、经费不足、产业发展不强等问题,特别是在协助村解决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大”事,疑“难”信访、群信群访等“难”事,基层组织难解决的邻里纠纷、家族矛盾、不文明现象、不道德行为、日常生活上影响社会稳定的琐事杂事等“困”事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随着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乡村干事创业的环境日益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回归家乡,创业发展。近两年来,该县返乡创业人数达9000多人,返乡创业人员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也架起了城乡互动的桥梁,不仅展现了从“走出去”到“雁归来”的华丽转身,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打工效应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创业效应转变,成为农村发展的带动者、城市文明的传播者、美丽乡村的推动者,为城乡融合开辟了新途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先锋堡垒,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堡垒作用,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服务群众、实施基层治理的能力。”商城县委书记李高岭告诉记者,“我们将在组织引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农村各方面积极因素,汇聚各方合力参与农村社会治理,不断夯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根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