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淮滨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大发展


本报讯(记者 韩 浩 通讯员 吴晓睿)智能服装产业小镇项目展厅建成、中部纺织交易中心入驻22家贸易企业、淮滨港洽谈开通尼日利亚航线……8月4日,记者来到淮滨,一个个建设项目、一条条开放消息,让人兴奋不已。

临河就是沿海,内陆也是前沿。近年来,淮滨县坚持对外开放大战略,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自觉把淮滨发展放到全国、省市大棋盘中来谋划推动,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对外开放政策,发挥自身优势,谋划开放平台,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发展越来越强,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近三年,该县签约省外资金项目近200个,金额高达150亿元,连续多年排名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该县招商引资新增落地项目24个,合同金额16.5亿元,签约项目个数位居全市第一。在今年7月全省对外开放大会上,淮滨县被表彰为“河南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县”,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记者当日来到信阳淮滨港,只见这里塔吊高耸,挖机轰鸣,机车穿梭,一片繁忙景象。这是该县抢抓“一带一路”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机遇,落实省委、省政府“四路协同”,发挥航运造船优势,发展多式联运,超前谋划的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单体港口,推进海上丝路无缝衔接。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加大对外开放,发展临港经济,淮滨大有可为。”淮滨县造船产业集聚区党工委书记、淮滨港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马键说。

随着信阳淮滨港的建设加快,淮滨已先后与中粮集团、上海众拓、安钢集团、中石油等国内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筹备建设粮食产业园、钢材加工基地和“海气入豫”等重点工程项目。日前,美国沃德国际资本集团、宝洁公司、北京爱茵智能科技公司等企业也多次来淮考察淮滨港建设,商谈开通信阳淮滨港至尼日利亚航线,打造豫货出海新通道和非洲进口货物的中原集散地。

“只有搭建开放的平台,才能把握住开放的主动。”淮滨县长梁超说,“我们围绕产业、城建、交通、农业、旅游等多层面谋划开放平台,形成了相互联动、携手并进的良好态势。”

按照“横向配套、纵向拉长”的产业思路,淮滨县规划了面积14.86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谋划实施了化纺产业研发基地“双创园”、化纺产业交易中心、智能服装产业小镇、嘉兴纺织产业园、苏州纺织产业园、淮绣园、浙商纺织工业园、智能家电产业园、纺织产业配套园区等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呈现出企业排队等厂房的发展局面。尤其化纤纺织产业规模越做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已落地化纤纺织和服装企业128家,签约落地纺织机3万台(套),正由中原地区最大的化纤纺织生产基地向中西部最大的化纤纺织生产基地迈进。

在城市建设上,淮滨县抢抓百城提质机遇,谋划实施了商务中心、淮河文化主题公园、教体园区等开放平台,引进了西亚和美综合商业体、佰德信息产业园、农商智慧城、思源学校等一大批项目,有力支撑了城市高质量发展。在乡村建设上,该县谋划实施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淮南文化旅游开放区,大力招引项目,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和全域旅游发展,支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一个内陆临河县城,在国家开放大潮中,不断拥抱时代,从内地县城演变为开放的前沿,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2016年全省第67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52位,一年就跃升了15个位次;2017年12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2018年14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其中9项第一,5项第二;今年上半年9项主要经济指标全市领先。

“大开放带来大发展。”淮滨县县委书记曾辉说,“身处开放时代,国家‘见苗浇水’,我们只有乘势而上,加快赶超,才能不辱使命、无愧时代,把开放亮点变成发展支撑,把开放优势转化为出彩胜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