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华森社区:党建平台暖民心


□本报记者 刘 翔 孙银鸽 程 云

“@所有人,下午模特队训练,请准时参加。”昨日午饭刚过,浉河区金牛山街道华森社区党支部书记周晓燕的微信铃声就“叮叮”响起:社区模特队队长在群里安排下午的课程,通知刚出,“收到”回复便先后而至。

华森社区通过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拓宽党群沟通渠道、创新为民服务载体,大力实施党建项目,探索形成“八个公众平台”,一举冲出“老旧房屋多、基础设施差、人员情况复杂”之困境,成为浉河区零上访、零犯罪率和谐社区的典型代表。

周晓燕向记者展示了一份《2019年华森社区社团活动时间表》。表上,传统的书法、剪纸、腰鼓、太极拳,时尚的形体训练、瑜伽、烘焙等14类课程满满地排了一周。“活动课内容丰富,居民参与度高,并屡获嘉奖,咱社区越来越有活力了。”社区居民杨丽高兴地说。

做社区工作10多年,周晓燕深知这“活力”来之不易。社区所在的木机厂老厂区及家属院有常住人口2550人,困难居民多,党员只有271名,怎样凝人心聚合力?“我们最先从打造公众空间开始,让居民能有唠唠家常、说说话的地方。”于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三楼全部对居民开放。在设置便民服务大厅、文体活动室之外,考虑到大人带孩子、老人需照顾的实情,社区温馨开设了妇女、儿童、老年人之家;服务中心外的社区文化大院、红色文化广场更是集游乐、健身、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让社区居民有了实实在在的归属感。

与此同时,华森社区大力宣传公众人物,以榜样力量引领前行。如今,这里已走出浉河区道德模范邱胜华、社区最亲网格长谢玉娇等标杆人物;通过优化公众服务,引导居民共建共享,100余名孤寡老人有了结对帮扶的“子女”,上门理发、维修家电让残疾居民省力更省心;每周二举行的片长、网格长、居民代表会议促进公众议事制度化;公众节日演化为“我们的节日”,去年冬至,居民协力包出了8000个饺子,近了邻里心、浓了邻里情……

如此种种,不断完善的8个党建服务平台,让社区服务居民的机制更顺畅、内容更充实、效能更突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