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帮扶干部帮俺脱了贫”


□本报记者 马保群

“现在农闲俺在家养鸭,俺当家的和闺女一起到杭州打工去了,一个人一个月还可以挣到3000多元呢!”昨日,信阳高级技工学校帮扶队在淮滨县张里乡前楼村开展“情满农家、昼访夜谈”活动时,张灿奎的爱人汪桂英高兴地介绍着家里的近况。

“这些年俺家变化可大啦!俺学了技术、养了鸭子、盖了新房……日子越来越好了!”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汪桂英脸上挂着笑容,她从内心感激信阳高级技工学校帮扶干部,是这些人帮助她家真正地“站”起来了,朝着富起来和强起来迈进。

张灿奎家原来是前楼村出了名的“老贫困”,其妻子体质差常年在家,儿子患强质灰质炎,儿媳痴呆,全家仅靠几亩地的微薄收入,生活十分困难。2016年,信阳高级技工学校对前楼村18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当得知张灿奎养过鸭,学校先后为他协调争取15万元小额贷款,并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帮他建起了养鸭基地,让他甩掉了贫困帽子,成为当地有名的“养鸭王”。

张灿奎一家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只是信阳高级技工学校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校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积极开展“情满农家、昼访夜谈”活动,深入帮扶村详细了解产业发展、外出务工人员收入情况,重点查看贫困户政策落实、档案规整情况,与帮扶对象交流脱贫致富思路和办法,为精准扶贫“对症下药”。同时,充分发挥学校职能作用,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免费就学机会,每位学生每年还可享受2000元国家助学金;为贫困户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并报销往返路费,考试合格者免费办理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信阳高级技工学校将扶贫、扶智、扶能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扶志气、变思想、促脱贫的帮扶路,不仅让贫困户的口袋鼓起来、生活富起来,更让他们找到自主创富的途径,学会创富的方法,朝着富裕的道路稳步前行。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