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生活在城市的他们(组诗)


金庆新

充绒夫妻

两口子年纪相仿

都不到五十

在外地城市充绒

已有十七八年的历史

每年的秋冬季

从大别山腹地

带着一包包布料和绒毛

奔赴山外的某个城市

固定摊点

现场给当地市民

缝制御寒的棉衣

年复一年 日复一日

半年农村 半年城市

妻子不停地忙碌

丈夫跑外又帮里

最想回家团圆的日子

就是等待春节

带回一家人的希冀

而今有了电子商务

也置房住在城里

不再奔波其他城市

把制作的御寒棉衣

按不同型号和款式

一股脑地放在电脑里

销往世界各地

减少了以往的劳顿

拾起了在城市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修鞋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他就在这条街上的一个角落

一把大伞撑起一片天

一个马扎 一个铁架 一针一线

在那一坐就是一天

晒着太阳吹着风

双手不停地锤钉拉线

给来往市民的鞋子修修补补

手艺誉满周边

他坐在那儿总是一张笑脸

看不出他腿有残疾

他把修鞋的日子

过得乐乐呵呵

自在清闲

一转眼

我离开这个城市二十多年

楼高了 路宽了

他还在那个角落

脸添皱纹背微驼

看上去 并不显老

一个半自动修鞋机摆在摊前

一个中年妇女陪坐身边

什么也不说

我久违地上前搭讪

他笑呵呵地说

这是我媳妇

儿子去年已到北京上了大学

生活过得幸福美满

理发师小黄

小黄不小

已到知天命之年

十五六岁就进了这个理发店

在这个店拜师学艺

在这个店结婚生子

学艺八年

师傅离开

他坚守下来

因为有一天

一位年轻的妇女

领着一个六七岁不愿理发的小孩

那妇女的一句训话

让小黄记了一辈子

再不愿理发

长大了和他一样去理发

我们可是干部家庭

别丢人现眼

小黄气急

甩手赶跑了那娘俩

默默下决心一直坚持干

如今三十多年了

还是老样子

人店都没怎么变

变的是身边的事身边的人

十年前

就说这里拆迁

小黄淡定

不拆迁就继续坚守

租别处又要另寻客源

而今已成为夫妻老店

理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儿子在省城上大三

女儿在北京读研

小店虽小

也能跟上时代节拍

卖焦麻花的老汉

在这个小城北头的正大街上

总能突然听到一声

焦——麻——花

就见一个老汉

身挎一个竹筐

筐里堆满麻花

自由自在地叫卖

像报时

喊了几十年

一声焦麻花

在这条街上

成为一个“品牌”

成为一道风景线

在这条街上

走出去的小学生

直到上大学 工作后

只要回到这个小城

听到一声焦麻花

也不陌生

近两年再也没有听到

焦——麻——花

无论老人 小孩

想起这

大家在思念

思念这个老汉姓什么

猜度这个老汉的高龄

七十 八十 九十

没人说得清

我们听清这个老汉的

是叫卖焦麻花的声音

一生未变

从中年叫到老年

不可猜度的灵魂

会回到生命的原点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