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科教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发挥专业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


——信阳农林学院“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马迎春

“这几年,我们农场的水稻、小麦、油菜都有了明显的增产增收,多亏了信阳农林学院‘科技特派员’的帮助!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发展农业产业的底气更足了!”昨日,在罗山县东铺镇继刚家庭农场,提起农场发展情况时,负责人激动地告诉记者。

张凯是信阳农林学院农学专业的一名年轻教师,如今也是“科技特派员”服务队的成员之一。2018年,他被选派到罗山县继刚家庭农场开展科技帮扶工作。在此期间,他和服务队成员通过在田间地头开展观摩式技术培训,在室内利用现代影像工具等方式,传授农业科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据信阳农林学院科技处副处长史洪中介绍,为贯彻中央组织部、国家科技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学校充分发挥农、林、茶、水等专业优势,2014年以来,先后选派具有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教师组成“科技特派员”服务队,深入到基层一线开展农业科技帮扶。

“精选科技特派员,组建一支有技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下得去、能吃苦的科技扶贫队伍是开展好科技帮扶工作的关键。”史洪中告诉记者。

2014年以来,信阳农林学院共选派“三区”科技人才、省级科技特派员、市级科技特派员800余人次,占学校专业教师的45%;共组建56个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00余人次、农民15万余人次;现场指导20万余次,开展各类技术咨询100万余次,服务农业企业(合作社)5000余家,带动发展特色产业20余个,帮扶农民脱贫致富10万余户。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信阳地方特色产业多、人才技术短缺的实际,该校发挥人才技术优势,精准对接地方特色产业,助力地方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近年来,光山县青龙河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水产学院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的指导下建立了小龙虾养殖基地,采用“虾稻共生”模式,面积达5000多亩,水稻生长期间不施化肥农药,生产出来的“正礼”牌无公害优质大米被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该合作社帮扶贫困户158户、626名贫困农民就业增收。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常年服务于潢川九龙春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帮助公司制订发展规划、申报科研项目、开展创新研究、建设生产基地、制订技术标准。公司从一个小企业发展为从事珍稀食用菌、药用菌工厂化周年生产、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的研发、生产、示范与推广的创新型、生态型农业开发企业,并带动周边地区农民栽培稀有菌类10000余亩,帮扶贫困户1000余户……

史洪中说:“科技特派员在科技扶贫中不仅提高了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且提升了自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我校的办学实力,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年来,该校先后获批牵头组建河南省茶产业、水库生态渔业产业、食药用真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参加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建立河南省院士工作站、河南博士后研发基地以及河南省茶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渔业生物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

该校先后与10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共建科技研发中心、产学研基地、联合实验室、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机构和实训基地。通过产学研合作,多方位开展科技服务,在科技扶贫中深度挖掘企业生产难题,开展科研立项和难题攻关,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项目80余项,获国家专利260余项,并取得多项成果,为科技成果转化等扶贫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科技宣传、指导和培训,既能使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直接到企业、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又能培养一批观念新、技术强、留得住的农民科技人员,进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增产增收,同时也在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史洪中告诉记者,“我们将继续发挥信阳农林学院的专业优势,鼓励更多的教师深入基层开展帮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开花结果不断‘浇水施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