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上接第一版)

推动上联下共,让群众看病不作难

4月21日,在息县人民医院住院诊疗的付钦雨,在郑大一附院姚志强教授的主刀下,顺利做了颈动脉支架手术。“以往像我这样的情况,都要去外地大医院找专家诊疗,现在在息县就可以接受手术,不仅方便还节省了大笔开销。”康复后付钦雨回到家,提起在家门口直接享受到省医院专家的服务便竖起大拇指。

近年来,息县持续深化协作医疗,着力打造上下转诊、分级诊疗的绿色通道。县直医疗机构向上分别与北京大学三院、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郑大一附院等三甲医院签订医疗技术援助协议,形成医疗联合体。

“医联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本地诊疗率,同时也为周边县区居民提供了方便。”息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叶梅告诉记者,目前该院已同6家三甲医院建立了医联体,通过大医院专家的驻院帮带,把先进的诊疗技术、精细化管理理念、优质的服务意识留下来,让息县及周边县区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服务。

医联体的建立让县级医院实力倍增。统计显示,仅2018年,息县县级医院就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5项。以心脏介入手术为例。自2016年3月息县第二人民医院与北京阜外医院建立医联体,实现了全县心脏介入手术零的突破以来,已完成心脏介入手术2000多例。息县人民医院也成功开展了永久性心脏双腔起搏器植入术。2018年,息县人民医院、息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息县第二人民医院成为二级综合医院。

在息县,患者除了能向上转诊,符合条件的还必须向下转诊。急性或者大病、重症期的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到基层去,节约了上一级的医疗资源,同时为患者节省了费用。

息县夏庄镇街东村张庄组村民张玉清是协作医疗的受益者。在健康检查时,村医发现其患有高血压。因他本人未按要求吃药,发病后被及时送到乡卫生院,初步诊断为脑栓塞。乡卫生院遂派救护车将其送到县医院。经过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张玉清又回到乡卫生院进行后期治疗,县医院跟踪问效。

提起协作医疗,张玉清就打开了话匣子:“要不是县乡村联系得紧密,俺的病一点没耽误,咋能不留一点后遗症?治病服务好、花钱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专家的服务,好事儿都让俺摊上了!”

“患者上转、下转都有严格的标准和清晰的界定。”任仲宝说,“把病人留在基层,我们的资金跟着使用到基层,解决了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问题。”

“上联三甲,下共乡村,全县一盘棋,上下一家人。”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县乡村一体化分级医疗打通了就医路上的每一个环节,为患者提供了“无缝式”服务,真正让群众就医无障碍,县级病床周转率和乡级病床使用率明显提高,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全县患者外诊率从29.78%下降到10.87%,平均住院日也由8.6天下降到6.4天。

重构服务体系,变“治已病”为“治未病”

让老百姓看病少花钱、不作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息县医改的每一步都做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但怎么让群众少得病,真正实现变“治已病”为“治未病”,始终是一道民生难题。在持续深化医改的过程中,息县从没停止过探索的脚步。

“只要心中装着百姓,就没有解不开的难题!”2018年,息县重构医疗服务体系,组建了两大医疗健康服务集团。

两大医疗健康服务集团以县人民医院和县第二人民医院两家综合医院为龙头,以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20个乡镇卫生院为龙身,以300多个村卫生室为龙尾,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变各自为营、相互竞争、碎片化服务,为县乡融合、县乡一体化管理、连续化服务,形成共建共享、分工协作、有序竞争、分级诊疗的县域医疗健康服务新格局。

“两大医疗健康集团的成立是颠覆性的改革,是支付方式改革的深化与升华。”任仲宝说,“医保局把医保资金按参保人头打包给了两大医疗健康集团,过去医疗机构要多看病,多挣钱,现在则要群众少得病,才省钱,医务人员的利益和群众的健康紧密相连。群众的健康水平越高,医务人员的收入就越多,客观上促使医疗机构变‘看病挣钱’为‘防病省钱’。”

“医保资金按人头打包支付后,结余归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所有,可以进行二次分配。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势必要想办法降本控费,实现医院、群众、社会多方受益。”息县医改办副主任李煜向记者做了详细的解读。

李煜认为,要实现降本控费,医疗健康集团首先要提高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把病人尽可能吸附在县内救治。其次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医务人员沉到基层,医疗服务跟到基层,通过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签约服务和健康管理,做好慢病管控工作,让群众少生病、晚生病,尤其是少生大病、晚生大病。

变“治已病”为“治未病”,息县一直在努力。早在2009年,息县就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一个“服务包”,开启了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探索之路。2016年9月,息县县委、县政府正式在全县开展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工作,让更多的“家庭医生”走入寻常百姓家。

“家庭医生”+“健康签约服务包”,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包含健康指导、疾病预防、日常干预管理、临床治疗等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保障,既满足了城乡居民就近就医及多样化健康服务的需求,又发挥了基层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以“四两拨千斤”之效提升了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用,让人人都享有健康实惠。

目前,息县共组建居民健康服务团队122个,其中县级5个,乡镇级117个。全县常住居民20.57万户,已签约18.2万户,签约率88.48%。其中城镇居民签约率62.63%,乡镇居民签约93.22%。

“息县医改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我们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一个个单项的突破,打好了基础,搭好了框架,到了整体推进的时候。目前,两大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正处在摸索起步期,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们将尽快理顺管理体制,重建运行机制,推进两大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健康运营,促进医疗健康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最终实现变‘以治病为中心’为习总书记提出的‘以健康为中心’。”息县县长、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主任袁钢说。

创新引领改革,为民彰显力量。近年来,息县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对医疗投入却不惜花大本钱,先后投入近8亿元,划拨土地240亩,推进县级医疗机构升级改造。投入7000多万元,完成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升级改造,建设19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中医馆,为乡镇卫生院配全补齐DR设备,为338个村卫生室统一配齐健康一体机,基层医疗标准化水平大为提升……

硬件要硬,软件也要硬起来。息县全面落实“369人才工程”,整体加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队伍,补充稳定乡村两级医务人员队伍。近三年引进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348人次。财政买单对821名乡村医生进行全员培训,并计划用2-3年时间为每个村培养一名农村医学大专生,有效带动提升全县医疗机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技术能力。

“我们的终极目的是便民利民惠民,最大限度提升医疗卫生系统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效率,把医改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真正为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息县县委书记、医改领导小组组长金平掷地有声地说。

医改花开别样红,一枝一叶总关情。息县以百姓心为心,筚路蓝缕,敢为人先,成为全国县域医改的样板和典范,其深化医改的普惠之路必将越走越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