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花甲老人的绿色情怀


□李 梅 李传宇

扑面而来的荷香,挂满枝头的果实,绚丽多彩的花木,纵横交错的水渠,果林树下嬉闹的鸡鸭群……7月6日上午,息县孙庙乡甘塘村东方林业专业合作社里,65岁的王建国走在茂密林间,像抚摸孩子一样抚摸着亲手种下的花果树木,这里从“一棵树”到“一片海”,彰显着这位花甲老人对林业的痴迷。

“一生与林有缘,出生在息县林庄,毕业于林校,曾在林场、林业局工作。一生吃林业饭,干林业活。”谈起与林的不解之缘,王建国滔滔不绝。正是这份痴迷让退休后的他放弃了去省城儿子那里享清福,又打起了种树的主意。

从开始学习林业知识到随后发展林业,王建国说,林业是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绿水青山的重要部分。种树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儿,社会得绿,林农得益。他成立合作社的初心就是“多栽树,栽好树,为家乡添绿增彩,让林农脱贫致富。”为了发挥林业在富民美县中的作用,他一直在探索引种、试验、示范推广。他先后把7个乡镇37个行政村的荒地、路肩、渠埂等闲散地实施统一承包、集约经营管理、效益比例股份分成。

39岁的甘塘村脱贫户王振是王建国带动脱贫致富的受益者之一。

2016年年初,王振大儿子遭受了意外事故,落下了终身残疾。在治病期间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一系列的打击让王振一家雪上加霜。在当地乡政府和村两委的帮助下,通过民主评议将王振家列为贫困户。向来乐于助人的王建国在了解情况后,主动找上门让王振到他的合作社上班。

回忆过往,王振满脸感激地说:“现在主要负责机械操作,一年能有两万多元的收入。能顺利脱贫除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也离不开王老的开导和帮助。让俺有了一技之长,用自己的双手奋斗出好日子。”

除了带动周边的林农和困难群众增收外,王建国还常与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一起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孙庙中心校的学生们到合作社免费采摘蔬果,让孩子们更好地接触林业、热爱林业。他的观念和运营模式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和承包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合作社参加管理人员由12人增加到113人,面积由1200亩增加至5800亩。

“这边的百花果木生态果园采取集中连片的土地套种、果藕鱼禽等立体复合型种植养殖方式,既能让土地发挥综合效应,又能供游人采摘观赏,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管理人员余海军对这种农林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脱贫致富的方式大加赞赏。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王建国的干劲更足了,就在今年3月,为了积极响应政府关于淮河生态廊道绿化建设的号召,凭借自己的技术和资源完成了路肩培护40公里、造林1000余亩。

种树种出科技水平,种树种出情怀友谊,种树种出和谐和睦,种树种出健康快乐,种树种出环境和形象。问起晚年的幸福和目标是什么,王建国满怀憧憬地回答:“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是中国梦,也是我的绿色梦。为了实现它,甘为绿色发展孺子牛,生命不息,种树不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