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涛
6月24日,温州商学院两位年轻老师丁俊雷和李韦剑,赴新疆参加招生咨询。当天下午5时许,两人在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事故发生后,二人的人生故事被《人民日报》官微、《人民网》、《钱江晚报》等媒体报道、转发,感动亿万读者。
那个感动亿万读者的支教老师丁俊雷就是我市淮滨县人。7月1日,记者来到淮滨县张里乡徐寨村丁俊雷的家中,分别采访了他的父母、舅舅,以及老师、同学,还原了一个挚爱公益、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钉子”老师。
“说好35岁结婚,可他就走了”
丁俊雷遗体归乡的第4天,炎热的空气中弥漫着沉寂。
3天前,这里连日阴雨,百余名来自上海、广西、武汉、杭州等多个省市的丁俊雷的老师、同事、学生,经历不眠的一宿后,踩着泥泞的道路,为这位“好学生”“好同事”“好老师”送行。
“好多孩子跪在我面前说,‘钉子’老师走了,我们就是您的儿子、女儿……”丁俊雷的母亲王艳荣说,直到儿子的事迹被媒体宣传,她才知道儿子在外这些年的不易,也为有这样一个好儿子自豪。
2012年,丁俊雷来到温州商学院工作,后来成为温州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辅导员。自2007年以来,丁俊雷一直坚持支教。2014年,丁俊雷成立了水滴公益团队,每年组织学生前往山区支教。
近年来,丁俊雷曾带领水滴队员远赴云南香格里拉、怒江、广西南宁等地方的边远山区,支教的足迹遍及湖南、湖北、云南和广西等地。睡觉和学生挤在木板上,因为没水洗头洗澡,丁俊雷剃了光头,这些都是他经历过的再普通不过的支教生活。
喜欢户外的丁俊雷称自己是“行走的钉子”,还申请了一个同名的公众号。去年7月,丁俊雷带着李韦剑,招募了十几名学生志愿者,前往云南怒江州的山村支教了一个月。十几个志愿者负责不同山头的支教点,大家排课、教美术和音乐,给山村的孩子讲述外面的世界,传递读书的信念。
今年7月,丁俊雷和李韦剑原本打算去四川凉山支教,他们已经初步招募完志愿者,做好了一切准备。然而,所有的公益计划因为这场意外而冻结。
“这些年,你一直不找对象,说好的35岁结婚,我和你爸都在拼命挣钱为你们买大大的新房,可你怎么就这么走了,丢下我们……我好想抱抱你……”母亲王艳荣话没说完已泣不成声。
“在外受的苦,今天我们才知道”
父亲丁山水得知丁俊雷出事,是6月24日晚10时。
“学校来消息时,我想肯定是误会了,连夜从天津乘飞机赶到温州。到了那家殡仪馆,当看到儿子的遗体时,我万念俱灰。”丁山水告诉记者,“今年,他最亲爱的奶奶去世,他回来在家待了3天。那天是农历三月初三,我们见的最后一面。”
丁俊雷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家。他上小学的时候,为了一家老小,父母便去广东以收破烂为生,之后转至天津。在父亲眼中,丁俊雷打小就是一个独立、孝顺的孩子。
“记得他7岁那年,到了收麦子的季节,他利用假期批发了一箱冰棍,骑着自行车来回几个乡镇跑,一根5分钱,其实挣不了多少,但他说不想让我们太劳累,要给我们分担一些。”丁山水说着,泣不成声。
高二那年,丁俊雷被特招至武汉体育大学。面对录取通知书,再看看一贫如洗的家,丁俊雷说自己不想上了,想供读初中的弟弟上学。在家人一再劝说下,丁俊雷含泪前往武汉。“直到现在,他还经常说感觉亏欠弟弟太多,其实他不知道,一直以来,他都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丁山水说。
在边远山区支教的这些年,丁俊雷几次“食言”,这令丁山水念念不忘。
每次寒假暑假到来,丁山水都会打电话给儿子,让他到天津住几天。丁山水说:“他每次答应得好好的,可这些年,到天津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去了住上两天,我让他出去玩他都不去,说要在家陪陪我们,还为我们捶背按摩。”
直至今日,丁山水才明白,越是寒假暑假,儿子就越忙。而这些年他在外吃的苦、遭的罪,从来没向父母提起过。
“他走了,去更远的地方做更多的公益事业了”
“好兄弟走好,我知道你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去做更多的公益事业了……”在靳晓东的朋友圈,他以这样一条消息怀念自己的初中同学。
在靳晓东的手机里,记者看到,丁俊雷的朋友圈定格在了6月18日。“钉子”说,“我们都走在一条更深远的路,路上有不断出现的人,带着爱与相信,在时光里发生着故事。”
1999年,丁俊雷与靳晓东一同在张里乡上初中一年级。在靳晓东的印象中,丁俊雷活泼开朗,孝顺懂事,而且学习非常好。靳晓东告诉记者:“他时常会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其他同学辅导功课。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去他们村里,帮一些孤寡老人干家务。”
陈士超是丁俊雷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回忆起丁俊雷,陈士超几度哽咽:“不管遇到学校哪个老师,他都会离很远就立正,然后敬队礼。在班里,他甚至承担了我一半的工作,每次站队帮我整队形,班会时候帮我维护课堂秩序。”
在陈士超眼里,丁俊雷还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好学生。记得那时候一下大雨,低年级学生放学走在泥泞的土路时,丁俊雷就将小学生们一个个送到人家家门口。有一次上体育课,一个学生跑步时摔倒了,丁俊雷赶紧跑到老师的办公室,要了药膏帮忙涂好,然后把那个学生背到教室。
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父母基本上常年在外,而与丁俊雷接触最多的,是他的舅舅王中华。“上初中的时候,一个星期20元钱,每周回来时,他都能余下两三元钱给我。”王中华说,每次一回家,丁俊雷便抢着帮他干家务活。
“抢着干家务倒是一点没变,这两年每次回家,到哪家都是他做饭,而且做得特别好吃。后来,我们才慢慢知道,他一直在外支教,给那些穷苦山区的孩子们做饭做多了,自然就会了。“王中华说。
桃李含泪,家校同悲;立德树人,行为世范。王中华告诉记者,目前,温州商学院已经追授丁俊雷为“终身教师“,学院的师生日前发起募捐,筹集近百万元,帮助丁俊雷的家庭渡过难关。王中华说:“俊雷曾说过,他的人生,一半是行走,一半是支教。我相信,他不是不在了,而是在另一个世界实现他更远大的梦想。而他的事迹,也必将感染更多的人热衷支教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