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一路征尘一路歌——记全国检察机关个人一等功获得者、信阳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范伟


□王天润 胡传仁 文/图

“让我从未停下的 是对理想的追求/让我始终不渝的 是对正义的坚守/一路风雨多险阻 从未想过放手/让我感到欣慰的 是幸福的问候/春夏秋冬奔波着 织法网疏而不漏/千言万语难诉清 不止离别的愁……”

这是2018年2月22日信阳市检察院在官微上发布的检察版《成都》——《公诉》的歌词。从当日起,这首检察版《成都》在信阳市检察机关迅速蹿红。

网友“无悔人生”留言:“做了20多年的公诉工作,流泪听完这首歌,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坚守在公诉工作岗位上的同行们点赞!”

网友“天道酬勤”留言:“是恋歌,更是赞歌!为正义守候,为人民服务!你们是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

……

而作为这首歌主唱的范伟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他演绎的这首检察版《成都》何以有着如此撼人心魄的力量?

让我从未停下的

是对理想的追求

1983年2月出生的范伟,在信阳市检察机关可谓无人不知,而他如此高的知名度,源于他的另外“三高”。一是个头高,范伟身高1.85米,这个身高虽然在篮球运动员中不算高,但在普通的人群中,绝对称得上是“异峰突起”;二是办案效率高,不管多么纷繁复杂的案件,范伟总能抽丝剥茧,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明真相;三是公诉采信率高,凡是经范伟审查提起公诉的案件,所认定的犯罪事实全部都被法院依法采信。因此,范伟也被同事们亲切称为“三高”检察官。

2005年大学毕业后,范伟进入信阳市检察院工作。虽然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异,但是,当进入实战时,他很快就发现所学与工作所需相差甚远。于是,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他总是抓紧一切可以学习的时间,像干海绵吸水般地“恶补”。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在全国在职法律硕士联考中,范伟以优异成绩被录取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并于2011年顺利通过答辩,取得法律硕士学位。此后不久,他以全市检察机关前三名的优异成绩通过了河南省主诉检察官资格考试。2012年6月,范伟代表信阳市检察院参加全省公诉人分区论辩对抗赛,一举获得周口与信阳赛区最佳论辩奖。2013年,在信阳市检察院机构改革竞争上岗中,范伟以全院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走上该院公诉一处副处长的岗位。

学而后知不足。小有成就的范伟并没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反而更加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以更加昂扬的战斗姿态投入工作中。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面对各种困难,他更加勇于担当,主动迎接各种挑战。在负责公诉局精品案件视频制作和宣传片拍摄过程中,从编剧到导演他一力承担,均高质量完成。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提升心理素质、表达水平和应变能力,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一名专业型、复合型公诉人。

2015年,信阳市检察院启动了综合培优工程。根据有关要求,该院副检察长曾厚强将范伟作为“优秀个人”的重点培养对象。

“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办案亦是如此,必须认真从群众身边每一起案件的办理开始,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法律是规定,也是感受;在纸上,更在人心。”曾厚强的话时刻萦绕在范伟的耳边。

“曾检办案的过程中,就是一堂生动的现场教学。他经常带着我和其他同事,现场指导我们如何阅卷、如何提审、如何出庭支持公诉等。”范伟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导师的培养带动下,范伟在全市检察机关脱颖而出,很快便能独当一面,走上了公诉一处处长的岗位,今年3月,在该院内设机构改革中,他又走上了第七检察部主任的工作岗位。

让我始终不渝的

是对正义的坚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范伟从信阳市检察院公诉处书记员做起,助理检察员、检察员,公诉一处副处长、处长,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那么稳健,每一个脚印都那么坚实、印满故事。而支撑他迈着铿锵步履一路走来的,是他对于公平正义始终不渝的执着坚守。

采访范伟,让笔者印象最深的是,有些案子已经过去了好多年,而他在回忆起办案的细节时,仍清晰如昨。

2013年,在审查刘某故意杀人案中,通过认真阅卷,范伟发现同时在场的许某有共同作案嫌疑。他多次带领办案人员赴息县调查取证,充分发挥检察引导侦查的职能,经过不懈努力,经过多方补查取证,最终查明该案的真正指使者、实行者就是许某,并成功以故意杀人罪对其实施追诉,后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许某无期徒刑。至此,逍遥法外17年的罪犯终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宣判时,被害人家属拉着范伟的手,泪流满面地说:“谢谢你,是你让我们相信法律是公正的,是你让我们又看到了阳光和希望。” 2014年9月,因此案的成功追诉,范伟被河南省检察院荣记个人二等功。

被告人王某毒杀妻子后,为了制造妻子自杀的假象,将家中煤气罐搬入卧室并打开。为了证明自己不在现场,他又用妻子的手机给自己的手机编写“回家”的短信。为了制造妻子自杀的“证据”,又将写有“房子浸水”(因房屋浸水一事,被害人曾多次与开发商交涉,无果)的纸条塞入被害人手中。 在办理该案时,除了被告人仅有的一次有罪供述外,基本没有任何其他证据,而这仅有的一次供述被告人在审查起诉环节又全面翻供,辩称与妻子感情很好,妻子系自杀。

“妻子死亡后,你为什么要把煤气罐搬进卧室?”在法庭上,范伟围绕被告人在妻子死亡后的3个行为进行重点突破,而这3个问题是被告人无法回避的事实,在发现妻子死亡以后不予施救却搬煤气罐、编短信息、塞小纸条的行为,显然与其辩称的“与妻子感情很好”有悖。这使得被告人由最初辩解的“很爱妻子、不会杀她”变为耷拉着脑袋哑口无言。最终,被告人王某因犯故意杀人罪被法院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限制减刑。

2013年的一天,范伟接到出庭任务,在前往的途中,乘坐的车辆因故障坏在路边,他在瓢泼大雨中等待救援,一等就是2个小时。等到救援车辆到达时,随行的同志劝他说:“你给法院的同志打个电话,今天情况特殊,把开庭取消了,改天再开吧!”范伟却毫不犹豫地说:“那怎么行!定下来的事情,就一定要兑现!”然后,他毅然踏上了开庭的路程,最终案件于当日顺利开庭。庭审开始时,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到了范伟和同事的身上,看着他们穿着湿漉漉的制服坐在公诉席上,无不投去钦佩的目光。庭审结束时,审判长特地走上前去,握着范伟的手,动情地说:“这就是公诉人的风采。”

参加办案工作以来,范伟先后办理各类刑事案件数百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范伟所办案件无一错案,无一起引起上访申诉案件,案件审结率和诉讼准确率均达百分之百。信阳市检察院检察长郭国谦一次在解释何谓“办案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有机统一”时,就拿范伟办案作为例子。

千言万语难诉清

不止离别的愁

办理南方某省原省委常委周某专案是范伟办案生涯中历时最长的一次案件,前后将近一年之久。其中,仅在郑州办案点,范伟就住了6个多月。这期间,郑州、信阳两地之间往返送达文书是家常便饭。其间,那么多次路过再熟悉不过的家门口,他却连回家看看的时间都没有。偶尔,他会在犹豫再三之后,用手机给妻子发条短信:“我回来了,但时间太紧,没法回去看你们,你和孩子要多保重!”而绝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是“轻轻地来,悄悄地走”,不留下一丝云彩。

如果说在郑州办案点的6个月里,范伟一次没回家是因为每次都来去匆匆,尚且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专案组驻扎在信阳市某宾馆的一个多月里他仍没回家一次,就有点让人费解了,毕竟宾馆离家的直线距离连300米都不到啊!当案件顺利办结时,范伟离开时刚满一岁不久的女儿已经两岁了。当他提着行囊回到家中,伸手要去抱女儿小米时,小米却怯生生地躲在妈妈身后,偷偷地问妈妈:“他是谁啊?”此时此刻,范伟再也坚强不下去了,顿时热泪纵横。

“这是纪律要求,更是工作需要,既要完成专案任务,更要守好卷宗,卷在人在,案情重大,容不得半点闪失!”当笔者问起家人对他能否理解的时候,范伟苦涩地一笑,突然红了眼圈。

在范伟的微信空间里,笔者看到了这样一段心灵独白:2013年上专案一年,小米1岁变成了2岁;2014年借调最高检,小米2岁变成了3岁;2015年准备全省公诉人业务竞赛,小米4岁了;2016年,参加全省集训备战全国公诉人业务竞赛直至大赛结束离开北京时,我的小米已经5岁了。当听到获得全国十佳第一名的诗文兄发表获奖感言时说:“需要陪孩子的时候,没有陪她,在我想陪她的时候,她已经长大。”范伟瞬间红了眼圈。

范伟的微信空间里还有这样一句感言:“参加全国十佳公诉人竞赛集训数月,我深深感受到了一句话的分量:那么多优秀的人还那么努力,你还有什么理由去松懈?亲爱的家人们,是我让你们受委屈了……”

读着这些朴实无华的感言,笔者的内心突然涌起一阵莫名的心酸和感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8年的“厚积”之后,范伟开始崭露头角。自从2012年6月到2019年4月,范伟先后获得“河南省十佳公诉人”“河南省检察系统先进工作者”“信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被授予三等功3次、二等功1次、一等功1次,各项荣誉共计25项。

“《十五的月亮》里有句歌词: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而我要说,我的军功章,有家人的绝不止一半!”范伟说。

梦想默默坚持追求

青丝变成了白首

范伟在日记里曾这样写道:“青春,是人生最宝贵的岁月。这段时光,有人满足于安逸生活,有人寄托于娱乐活动,有人奔忙于人际应酬,而我的青春意义就是奋斗与进取。”

言为心声,范伟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有人把工作的忙碌和辛苦当作负累,而范伟却把繁忙视作一种幸福。

公诉人的生活很单调,也很枯燥,有人曾经有这样描述公诉人的生活:“不是在出庭,就是在提审,否则,就是在去出庭或提审的路上。”每一个案子,都需要告知、提讯、阅卷、传唤、讯问、询问、换押、补证、起诉、开庭等工作,仅这些固定程序走下来,都不啻于一项浩大的工程。“一年到头,永远是办不完的案子,永远是加不完的班,这是公诉人的最真实状态。”而从事公诉工作14年,从一脸懵懂的书记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公诉处长,虽然范伟真切地尝尽了公诉人这份职业的所有酸甜苦辣,但他却依然对这份工作爱得那么执着。他用“三心”概括地总结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心得: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一颗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痴心,一颗水滴石穿的恒心。“有此‘三心’,将无往而不胜。”

采访中,范伟给笔者讲了一个隐私式的笑话:小时候梦里惊醒,多半是因为尿急找不到厕所,而自从开始办案后,几乎每次在梦中惊醒,都是因为案件快到期了,业务系统里的黄灯在频频闪烁……

照实说,如果站在5米之外,你想从范伟的外表上找出一个缺陷,是一件相当艰苦的事情。但是,当采访中笔者与他相对而坐的时候,他左手手背上那块很显眼的血色斑迹,不能不让人觉得有点“小煞风景”。在笔者的追问下,他终于讲出了血斑背后的故事。

在办理专案的时候,由于长期的高强度办案,一次,范伟终于累倒了,突发高烧。当天快中午时接到任务,要求他当晚赶到广州,他随即购买了下午2点半出发的高铁,因为担心到广州人生地不熟,治疗起来不便,他就跑到医院输上了液,举着吊瓶上了出租车。谁知赶到高铁站时还没有输完,他就拿着吊瓶往里挤,结果欲速则不达,手背上很快鼓起来一个“蒙古包”,而等到“蒙古包”消失时,就留下了这份永久的记忆。谈到这里时,范伟自嘲道:“我是勤俭节约型检察官。”

在一次与信阳师范学院的毕业生交流时,有学生问范伟,“公诉人什么时候最美丽、最自豪?”范伟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我在法庭上说,我受信阳市检察院的指派,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并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时,因为每当说这句话时,我的内心都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2018年12月31日,范伟在微信里发了一张照片,一半是穿着“橄榄绿”的他,一半是穿着“检察蓝”的他。照片下边是这样一段文字:“新旧两照片,同一会议室,时隔14年,从‘橄榄绿’到‘检察蓝’,承载的是深深的检察情。时值岁末,回首往昔,有付出,有努力,有欢笑,有收获。始终记牢记一句话,你吃过的苦,受过的累,抗过的艰辛岁月,总有一天会化成一束束光芒照亮你跋涉的路。谨以此记,告别2018。”

“如果让我重新做一次选择,我还会选择做一名检察官,当一名公诉人,绝不后悔。”范伟说。

向着新时代迈进

只为你的一笑回眸

今年4月下旬,信阳市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中,范伟被任命为信阳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

“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我而言,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院其他部门的检察工作在为‘好不好’而努力,而行政检察还处于‘有没有’阶段,好多业务还都停留在‘个位数’水平上,全面实现零的突破是目前的当务之急。”谈起未来的工作,范伟虽然感到担子很重,责任很大,但目光中流露出的依然是坚毅和兴奋,因为他相信,“一张白纸上才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范伟告诉笔者,他刚到行政检察部门不到一个月,就遇到了头痛的事情。面对即将召开了全市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会议,这个“三合一”会议由他所在的部门承办会务,会上还要作部门工作报告。为了这份报告,范伟煞费苦心,因为这个报告没有可以借鉴的模板,这就意味着他必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此,他只得“现炒现卖”,一边翻书一边学习一边写作。5月29日,全市工作会议召开,信阳也成为全省地市分院中第一个召开行政检察工作会议的地方,而由他所撰写的工作报告也成了“香饽饽”,引得兄弟市院纷纷学习借鉴。

《诗·大序》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是啊,采访结束时,笔者终于明白过来,这首检察版《成都》所以能打动那么多人的心,不正是因为范伟在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在歌唱吗?他唱出的是自己,更是全体检察人的心声……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