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令菊 通讯员 刘长河
宽阔整洁的通村道路,鳞次栉比的农家房屋,生机盎然的多彩田园,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在这群山披绿的时节,广袤的商城大地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向人们徐徐展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商城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整治乡村环境、夯实产业基础、发展全域旅游、弘扬文明乡风“四轮驱动”,巧解“三农”难题,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蓝图正逐步变为现实。
因地制宜 产业兴旺积蓄新力量
6月17日,走进商城县汪岗镇的韩冲万亩生态茶园,采茶工正熟练地捋枝摘茶,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也让这里越发显得生机勃勃。
“大部分茶农往往都只采摘春茶,而我们这茶叶的采摘期可以一直到9月底,使过去丢弃的夏秋茶变废为宝,茶农的收入却差不多翻了一番,这都多亏了河南滴翠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韩冲村党支部书记胡正华感激地说。
当地从外地引进的河南滴翠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韩冲村的大部分茶园,对茶叶进行规模化加工生产,充分利用夏秋茶,生产加工的中低档茶卖到了国外,从根本上解决了夏秋茶无人采摘、无人收购的问题。该公司负责人黄太峰告诉记者,他们2018年收购茶农鲜叶64.5万公斤,出口创汇302.85万美元,茶叶远销东南亚、非洲等地。
近年来,商城县委、县政府坚持“农业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茶叶抓高效”的工作思路,以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为基础,以新型合作化经营为方向,茶产业呈现出集群化发展态势,成为富民强县的特色产业,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20.2万亩、开采面积18万亩,全年干茶总产量380余万公斤,综合产值达4.6亿元。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该县按照“一村一品”或“一乡一业”的原则,着力构建“政府+企业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户”的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发展粮油、茶叶、油茶、食用菌、脱毒红薯、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为农村发展带来新的动能,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据悉,目前该县发展12种特色产业,建成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26家,培育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0多家,涌现出“山信米”“长园油”“兄弟薯”“詹氏蜜”等多个特色产业品牌,受益贫困人口2.2万余人,形成了龙头企业壮大、合作社发展、农户增收的多赢局面。
创建载体 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
“严以律己,甘于奉献;厚德载物,止于至善。这是俺家的家训。”商城县河凤桥乡田湾村村支书张太新说:“我们村经济发展了,文化也要发展。作为村里的带头人,我不仅要自己践行家训,更要将好家风带给村民。”
田湾村把家训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户户挂家训,家家立家规,被人们称为“家训村”。“仁宽巷”“仁爱巷”“仁厚巷”……村内14条巷子皆以“仁”字命名,每户家训匾牌悬挂门前。该村家训经过认真总结提炼,将耕读、勤俭、法纪、忠孝等传统治家理念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商城县以推动移风易俗、提高群众素质为根本任务,搭建平台,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在全县劲吹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出了新村新风新气象。
商城县成立调研组,深入全县23个乡镇(街道)进村入户开展全面调研,召开不同层面、不同人员参加的座谈会56场次,走访基层群众、“五老”代表、乡贤人士960人次,排查出全县城乡范围内交通、赌博、殡葬、婚嫁等10个方面的陈规陋习80多种。针对这些现象深刻剖析原因,研究制定了《商城县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工作方案》,并下发《移风易俗倡议书》,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指明方向。
商城县注重发挥村民自治、民主协商在移风易俗树新风工作中的作用,坚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不断强化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全县300多个村完善了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即“一约四会”组织。各理事会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善做群众思想工作的乡贤人士组成,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红白事的办理规则、流程、标准要求及褒奖制度,纳入村规民约公示上墙,将这项工作由“软任务”变为“硬约束”,引导群众自觉遵守社会文明规范。
商城县持续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的文明家庭、文明公民、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深入开展的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行动,强力推进的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六文明”行动,在全县营造了积极、健康、和谐的氛围。
如今,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文明乡风润泽下的商城大地,乡风净、民风纯、思想齐、干劲足,社会风气逐步趋良向好。
顺势而为 美丽乡村展现新面貌
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民居,宽敞、整洁的路面,一条小河穿村而过,远处的金刚台山顶云雾缭绕。漫步在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宛如置身于一幅天蓝、水清、树绿、地净的梦里水乡风光画卷中。
“说起从前咱这村子呀,真是一言难尽!”问起村子原来的状况,村民们没有不摇头的:一条坑洼不平的狭窄土路穿村而过,村民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山上的茶叶、板栗稀稀疏疏无人打理,卧在大山脚下的零散房屋,破败冷清,青壮年们都外出打工了,很少能听见人们的喧笑声,完全是一派与外界隔绝的沉寂。
2012年以来,乘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村里开始行动了!“拆三废”:拆废圈舍、废厕所、废墙墟;“治四堆”:治理柴草堆、土堆、粪堆、垃圾堆,然后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大家齐心协力、曝日淋雨、不辞劳苦,总共拆除废旧牛栏、猪圈、简易厕所120个,转移柴草垛300余处,垃圾堆全部清理干净。新修村组道路48公里,整修大塘12口、河堤4公里,房屋改造100户,新建水冲式公厕12座、卫生改厕200户,新建停车场2个、健身广场3处、文化广场1处、展览馆1处、老年活动中心1处……
和里罗城村一样实现美丽蜕变的村子,在商城县还有很多。“梦里水乡”七里冲、“诗意田园”卜店、“天然氧吧”黄柏山、“世外桃源”清塘坳、“生态宜居”河铺、“古雅新韵”杜畈、“休闲风情”培山、“故园乡愁”土门、“文明新村”田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宛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商城大地。
商城县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号召,紧紧围绕“美丽乡村、文明城镇、幸福商城”的建设目标,严格按照产业、村庄、土地、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五规合一”的要求,不“涂脂抹粉”,不大拆大建,而是依山就势,随形就貌,还原乡亲、乡情、乡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持了乡村农耕之美、田园之美、自然之美和传统之美。
据悉,该县9个镇村入选“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7个乡镇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20个行政村列入省级生态村,金刚台镇入选中国十大美丽乡镇。该县先后荣获“美丽中国·全国创新示范县”、中国最美丽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等称号。
立足优势 全域旅游增添新动力
“真是沾了西河景区的光了,游客在景区玩累了,在俺家吃点商城地道的地锅饭菜,遇到节假日游客多的时候,中午得准备七八桌,现在的好光景在以前我压根不敢想!”说起自家农家乐的生意,商城县西河景区里的好日子农家乐老板张德贵笑得合不拢嘴。
西河景区是国家级AAAA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130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之一,信阳毛尖高山绿茶原产地、豫南高山峡谷第一漂,是集飞瀑流泉、红色古迹、高山茶园、科普教育、度假疗养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区,每逢春天和节假日游人如织,有时每天高达1万多人。
大量游客的到来带动了周边旅游业的发展,景区周边很多人相继办起了农家乐、小旅馆和小商铺,村民营收渠道越来越多元。据悉,西河景区周边的柯楼、东河和邓楼等3个村顺势发展起来的农家乐和家庭旅馆40多家,特产商店50余家,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商城县旅游资源丰富,辖区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黄柏山、国家级地质公园金刚台,还有汤泉池、西河、观音山等风景名胜,红色历史悠久,开创了河南省第一块革命根据地,诞生了享誉全国的革命历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境内红色景点遍布城乡。
近年来,商城县立足“红”“绿”资源优势,以精品景区为带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目前,全县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2家,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52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2亿元。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政策支持、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群众参与的原则,发展生态观光游、美丽乡村游、民俗表演游、红色文化游、农事体验游等多种旅游模式,推进‘农旅融合’‘茶旅融合’‘康旅融合’,真正把全域旅游做成促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商城县委书记李高岭如是说。